如何组织员工的工作和工作成果——远程办公或混合工作的核心问题
请不要简单拒绝远程办公,尤其是不能拒绝混合工作——弹性的工作组织方式,那是工作方式变革的未来!
远程办公或混合工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组织员工的工作和工作成果。
不适应远程办公或混合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公司管理当局不能有效地组织员工的工作和工作成果。这些企业过去沿用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并管理员工的身体和时间,借此达到对工作和工作成果的组织和管理。而今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员工的身体离开了管理层的视线和工作区建筑围挡之外,就不知道如何组织工作和工作成果了。
弹性工作方式已经普遍深入人心,公司管理层和老板愿意的、不愿意的都得接受,也应该接受(原因和道理我后面再说)。
有弹性的办公即远程办公这件事情,在经历了长期的疫情防控状态折磨之后,有的人已经回不去了,你要一定让他返回办公室打卡坐班,他只好跳槽换工作了。有的企业已经适应并实现了混合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甚至尝到了甜头。很多企业甚至不愿意回到从前的“聚会式”工作模式了。
首先说明一点,混合工作模式并没有排除面对面的工作沟通。混合工作方式不排斥,特别是绝对不放弃面对面的协同工作。如何继续保有面对面沟通的策略,我也留到后面再说。
办公室聚会工作模式有长久的历史演变,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乃至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同样也成为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习以为常的组织和管理成员工作的基本方式。突然之间,工作远程了,协作与沟通不是面对面了,组织的管理者还不适应呢。难怪,疫情爆发带来的封控措施就让很多(如果不是所有的话)企业就停工停产停止一切工作活动了呢。
人是习惯铸成的动物。一定有许多人不习惯独自在家(或者任何其他茶室、咖啡厅、共享办公空间的地方)工作,肯定还有些人居家空间紧张,没有合适的工作空间。这些人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就不可能一步到位走进新的工作模式来。有相当比例的员工即使有在家工作的条件,但也还没有适应新工作方式的转变。若不能回到办公室,和大家一起讨论切磋,咖啡八卦,总是若有所失,不知道该怎么干活。必须认识到,在一个各个方面都已高度数字化而又不是全部都数字化的转型期(时代),工作文化虽然已经悄然变化,但更加现实的情况则是人们行为方式的撕裂和分化。一部分人已经进化并且不可逆转,而还有许多人却习惯于朝九晚五的场所聚会式工作习性。
传统的流行工作方式其实是一种场所聚集式的复杂协作“会议”。
其实,会议是一种协作(协同工作)方式。从协作的视角来看,会议的效率一般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关于会议流传着一条人所共知的潜规则,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要事开短会,无事扯长会。
流行的工作方式——聚集办公或干活——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会议协作方式。如果一定要厘清会议和办公(工作)方式的区别的话,会议是一种开会时存在闭会时就消失的组织。而办公则是一种间歇断续的超长会议,休会(下班了)或间歇的时候,工作组织(办公室、公司、工厂等)持续存在。所以说会议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或者说是组织的特例。如果说会议是一种动态组织是很贴切的。
反过来讲,组织是一种特殊的会议,同样言之成理。
办公或者中国人叫上班——一些人在一个称作办公室或者工厂车间之类的物理空间的地点定时聚集并进行工作,其中有沟通、会议、协作和独立工作交错进行。
上班或者通俗的称呼坐班,这种工作方式其实可以视为一种长期召开但中间有间歇的会议。
远程办公不是要替代面对面,混合工作才是理性选择
远程办公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接入工作系统。特别是在不方便移动工作者身体的时间和地点,也能进行工作和协作。远程工作从来都是为了补充而不是排斥面对面的协作。就像把远程会议视作与面对面会议相互补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相互取代的方式一样。
因为,面对面沟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不可缺少
面对面的沟通的确难以被彻底取代,但可以因数字远程技术和内容的加入而增强效果。这从反面也说明一个问题:面对面沟通也不排斥远程数字技术的增强效果。
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和组织的集体社交规范,形成亲切良性的企业(或其他组织)文化。无论是突然新冠疫情传播和管控还是交通拥堵通勤耗时增加到不堪重负的地步,移动网络音视频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批员工可以或者必须远程办公。远程办公可以节约支出、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许多员工更喜欢这种办公/工作方式。
但是视频会议可能会错过许多东西,比如错过、延缓或者削弱信任关系的建立, 错失面对面头脑风暴相互激励,协同灵感迸发的机会。比如握手和拥抱这样的事情在网络上就是做不来的,即使可以有虚拟的,但效果效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有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面试官握手的求职者获得的评价更高;我们判断与我们握手的人比起其他人更值得信任、能力更强。握手其实是一种令人激动的体验,脑成像显示人们在握手或看到其他人握手时,大脑中与奖赏敏感性有关的区域会变得活跃。即参与者感到了或者获得了奖励。当人们面对面的沟通时,身体也会有类似的反应。比如瞳孔会随着对方方的眼睛收缩或放大,会无意识的模仿彼此的姿势、声音和语气,虽然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反应,但这些东西确实帮助我们建立了信任、同理心。网络视频以当前的技术水平还是望尘莫及的,人们姿势和手势会因为视域视角的局限而没有临场感,甚至都不被完全感受到。人们不会注视着彼此的眼睛并且有相互的感应,因为人们无法同时注视摄像头和屏幕。在视频会议中你无法朝着不同的人转头,所有人都要看着摄像头,自然的对话应答、转头和插话等行为变得极其尴尬,因而就会被人们自己“删掉”或干脆不做。
科学家们研究了从事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不同项目的团队,得到了关于工作场所创造力最具启发性的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佩戴了小型社交记录仪,用以记录团队内部的互动情况,根据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团队的创造力和沟通质量进行评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团队中发挥创意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类体验,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够取得更有创意的成果。相互注视对方的眼睛,交流机会越多就能够越发挥创意。他们越是愿意向对方吐露心声就越有创意。彼此面对面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并且能够推心置腹的交流 思想,这些行为是相互信任的体现。有助于在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研究人员测量了团队内部的信任程度,结果发现信任对于整个过程至关重要:面对面交流 在建立信任方面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为什么谷歌一直坚持的免费且优质的自助餐,这不仅是一项福利,更是一种生产创造力工具——这些自助餐能够把平时或许难得一见的员工聚在一起,让他们在排队的时候可以聊天,细长的餐桌提高了员工与陌生同事挨着坐或面对面坐的概率,让员工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这种看似偶然发生的交流往往可以诞生成功的创意。Gmail、Google News等创意都来自于员工工程师们在午餐时的闲聊。许多企业在办公场所设置免费咖啡厅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场景创意。
最终的结果便是,混合工作成为无法避免的现实选择,甚至有些看起来只能现场操作的组织、行业、领域,也是一样,混合工作既是现实,也是未来。混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项正在进展的社会潮流,而且将继续如此深入广泛地在全社会所有领域推进。只要有关新冠病毒变体、衰退前景以及最重要的(并非无关的)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力平衡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混合工作也要坚持“多沟通,少开会”
坚持“多沟通,少开会”,是指多多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尽量少采用多人(特别是大规模的)远程视频会议,并且要以远程视频会议技术全频道做一对一的沟通。因为从沟通效率和效果的角度来看的话,开会不如一对一。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