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国ToB软件服务的拧巴状态,根本原因来自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幻觉,认为在生产组织上,美国的模式可以复制到中国来。
须知,中美软件发展存在极为巨大的代差人均企业软件开支有50倍的距离母语Web网站数量存在35倍的距离在过去30中,IT投资强度比例长期保持在6倍以历史累计IT投资差距,可能在100倍历史累计软件投资差距,也可能在百倍软件企业人均产出有30倍的距离。
整体上,中国现在的软件发展模式,还停留在美国70年代末的发展水平,即以”编程服务”为主要模式,软件产品和软硬件一体化为相对次要的辅助。
中美之间这差不多50年的发展阶段性距离,是历史发展阶段决定的,等中国达到美国类似的软件投资积累量和人均量时,今天美国可行的模式也许就在中国可行了但在还有数量级差距的时刻,强行复制,必然失败。
毕竟美国的软件行业,也是从定制外包开始的,这个阶段他们也经过了30年,打下基础,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我们定制外包阶段,可能要走更长的时间。
底层的市场化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影响,也有巨大影响。过于宏大,暂不讨论。
中国互联网软件近20年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错觉,认为企业服务软件也可以快速赶上。其实ToC和ToB内在逻辑完全不同。各国人民消费类似,但是生产过程截然不同。一个已经脱离农业四五代人的社会的组织方式,和一个刚刚脱离农业半代人的社会组织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软件本身是社会生产过程标准化后的产物。刚刚脱离农业社会时,生产过程依然极不统一,此时不要说软件无法有统一接口,就连各企业自己的业务过程和管理人员,都是没有”标准件”的。
信息中介服务极不发达,那用软件来实现这些统一接口,提高信息中介服务效率,自然也需求不足。只有经过长期的市场博弈,形成了事实标准,才有可能有标准化的软件。
只要中国的销售还是白酒驱动的,SaaS就不可能成为主流。只有大家基本上都不喝白酒了,农业回忆已经淡出家族记忆的时候,中国的软件行业才能迎来较高的人均值和利润率。
痛惜于为什么软件服务商不去用SaaS服务模式是”何不食肉糜”。
一个事情,如果行业里拼出来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百个,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都摸索不出来,那一定不是这些人不用心不聪明,而是幻想中的”理想”模式,它就是行不通的,它就是不匹配当前的生产发展现状的。
中国的ToB软件发展,还需要至少一代人(30年)以上的发展,才有可能进步到标准化产品分发为主的状态。
其实30年也不长。回头想,1994年还是历历在目的。Livewith history。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