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大多数产业政策终将失败,但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8月1日,香港《南华早报》发布了一篇对于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长篇独家专访。
在专访中,林毅夫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分析阐述了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与日本发展模式的对比。
大多数人都被洗脑了
在这次采访中,林毅夫继续强调了产业政策对于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他指出,经济发展需要持续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科研成果属于公共产品,不能产生高额利润。
如果政府不提供支持,企业可能不愿意投资和研发新技术。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也会在没有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停滞不前,而发展中国家被告知“不能将产业政策用于支持基础研究之外的任何事情”,其实是被洗脑了。
日本被美国误导了
林毅夫以曾经日本经济被美国压制的往事举例指出,正是由于听信了美国,才导致了日本三十多年来经济萧条、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他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GDP达到了美国的65%至70%,当时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包括动用各种借口在半导体芯片、汽车等方面压制日本,和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很类似。
林毅夫表示,“产业政策”一词就是由日本人创造的,二战以后,日本开始使用这个词来指代政府为支持新产业发展所做的努力。
“为什么日本落后了?”
林毅夫指出,曾经大家都认为日本的经济会超过美国,而当签署《广场协议》后,美国声称“产业政策是错误的”,许多国家听信,日本也最终被误导,才导致了日本“失落的三十年”。
林毅夫反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本发明了多少世界领先的产业?
他指出,日本后来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正是因为日本放弃了产业政策来孵化新的产业所导致。
大多数产业政策都会失败
林毅夫在采访中说:“当然,大多数产业政策最终都会失败。”
核桃哥认为,林毅夫提出“大多数产业政策最终都会失败”这一观点,基于的是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现实观察和经验教训。
产业政策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困难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失败在所难免。
这是承认政策失败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表明政策失败并不意味着政策制定者或政策本身完全错误,而是由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使得失败成为常态。
但林毅夫同时强调,“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学者不应该说,因为有失败,我们就反对产业政策。就像我们不能说我们不需要企业家,因为大多数初创企业最终都会失败。相反,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是成功的,这样当我们在未来制定更多的产业政策时,我们可以确保更高的成功概率和更低的失败概率。”
林毅夫的表述既承认了产业政策的高风险性和失败的普遍性,又强调了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学习和改进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未来产业政策的成功率。
但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林毅夫坚信,中国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将会继续向前发展。
因为日本会放弃产业政策,但中国不会这样做,所以中国才会继续发展。
林毅夫强调,中国在产业升级方面依然拥有显著的后发优势。
尽管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已经接近美国的60%至70%,但其人均GDP仍然远低于美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按市场汇率计算则约为六分之一。
但这意味着中国仍有大量提升生产力和经济规模的空间,而这一点正是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法比拟的,中国的这种后发优势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林毅夫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中国提供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新起点。
在这些领域,中国不仅站在全球竞争的前沿,还具备四大独特优势:熟练工人、庞大的国内市场、完善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以及结合有效市场与有效政府的产业政策。
这些优势将帮助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实现快速发展,避免日本因缺乏新兴产业而陷入经济停滞的命运。
此外,林毅夫着重强调,与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放弃产业政策不同,中国将继续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日本当年因接受外界观点而放弃了政策支持,导致创新乏力和产业萎缩,但中国政府从各方面表现出的态度是,坚定地认为产业政策在支持新兴产业、促进技术创新、引导经济结构转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国深刻认识了历史教训,在应对全球经济挑战时,更加清醒和自信,不会重蹈日本放弃产业政策而导致经济停滞的覆辙。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