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创风投公司数量下降了98%
2024-09-14 11:00:36
·
黑噪音
·
倪刃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数据服务提供商IT Juzi(IT桔子)提供的数据,中国初创风投公司的数量,从2018年的51302家,下降至2023年的1202家,2024年可能还会继续下降。也就是说,短短5年内下
根据中国风险投资数据服务提供商IT Juzi(IT桔子)提供的数据,中国初创风投公司的数量,从2018年的51302家,下降至2023年的1202家,2024年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也就是说,短短5年内下降幅度高达98%,非常惊人。创业数据的骤降,不仅意味着经济活跃度的冰冷、对未来信心的缺失,更是当下失业大潮的重要因素。初创公司数量看似与普通人关系不大,属于创业家和大佬们弄潮的领域,但其实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在2016年左右,我认识的年轻人们有很多都去了初创公司就业。尽管当时大学生就业也不容易,但他们的选择还是让我耳目一新。我认识的几位大学生分别来自二本下游学校,以及著名双一流大学,因此他们的就业方向,可以说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我就来讲讲他们几个的故事。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当时面临着几种选择:进体制、进国企、进著名的私企。当时这位毕业生也犹豫了很久。最后她选择了通过校招应聘一家中国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尽管刚开始进去只是基层员工,但发展空间和工作氛围还是非常棒的,因为那家公司以良好的职场风气而著称。2016年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它们也是当下民营经济最后的支柱在文章开头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是初创公司的巅峰时期。而这位进入了互联网大厂的毕业生,也刚好是在18年之后通过跳槽进入了一家初创公司。在大厂她只是普通员工,但跳槽过去之后,她无论收入还是职级都迅速实现了连级跳。这位毕业生毫无疑问是极其幸运的,因为在她跳槽之后,中国的初创公司就急剧减少,这种就业机会迅速消失,以至于在她公司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二本生出身的员工,不断面试来自清华北大和海外名校的求职者,还要进行筛选。初创公司的减少,对于这些高级就业者们的巨大影响可见一斑。2018年很容易就能跳槽的工作,到了2022年以后就连中国最顶级名校的学生也得挤破头去抢了。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甚至超过了美国,但2019年开始急转直下来自二本下游学校的那几位,则更具代表性,因为从他们身上能看出来初创公司对草根毕业生的影响。当时在他们学校里,就业方向主要是“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这类,通过国家优惠政策先去基层锻炼,然后设法进体制。能争取到这种机会的,都是很厉害的学生了。我对不走这条路的毕业生,就感到挺担忧的——能有什么工作给他们呢?那是在一个内地三线城市,企业数量很少。然而过了一年以后,我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我知道的三位毕业生,无一例外都去了互联网初创企业。一位去了外卖公司,做业务经理,后来跳槽去了另一家更新的初创公司,实现职级上升。一位直接进了2016年崛起的一家独角兽公司,加入了他们新的业务团队,一切都是全新的,但工作氛围极佳,工资也高,很快就月薪过万。还有一位去了北京,也进了一家刚崛起的独角兽公司,很快就达到了月薪近2万。这三位的就业之路让我感到吃惊,因为我那时的观念已经有点落伍了,认为大学生除了体制之路之外,就只能设法去普通的私企卷了,但没想到互联网的创业风潮,竟然给这么多人提供了如此好的就业机会。所以我当时非常感慨,中国经济的腾飞,对普通人来说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如果没有初创公司集体爆发,上哪找那么多月薪过万的优质工作呢?2018年,也是所有人都对中国经济感到无比振奋的一年。但危机往往也蕴含在过度的乐观之中——因为乐观,所以忽视了泡沫、杠杆、债务这些问题;因为乐观,所以民族自大心理极度抬头,2018年的舆论氛围,不是中国什么时候超越美国,而是中国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可以跟美国直接对抗并且占上风了。随着地缘政治对抗的开始,以及经济泡沫负面效应开始剧增,2019年之后,中国风投业迅速逐年下降,直到2023年的最低点。DCM Ventures是最早涉足中国业务的硅谷风投公司之一,然而到了2023年末,它们的新基金募资时,却只有美国、日本、韩国的业务。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包括美国投资者在内的针对中国初创企业的交易减少了高达88%,从470亿美元降至56亿美元。所以能看出来,地缘政治问题,对中国风投和初创公司的迅速减少是一种直接的打击。红杉资本等美国风投公司切割中国业务,多少都与华盛顿的审查变严有关;当中国方面的政策表述更多地提及“安全”而非“发展”,美国那边也是一样的。从上图能看出,海外投资者迅速减少的同时,本土投资也在逐步下降,已下降至2014年水平有人会问:为什么外国资本撤了,风投就不行了,难道本土资本就不行吗?除了经济基本面趋冷导致创业者骤减,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答案:本土资本的专业性和风险偏好远远不如外资。软银孙正义当年因为马云的5分钟谈话,就能投资数千万美元——尽管这只是茶余饭后的笑谈,但这种真正的“风险”投资魄力,在本土资本当中其实很少见。本土的风投,投给的往往都是已经成气候的公司,真正敢于冒险投给那些稚嫩的初创公司的案例,其实很少。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大部分独角兽互联网企业,其实都与外资当年的倾力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作为全球最强的金融国家,自然也是风投资本最大的来源地,没有之一。正是他们的专业性和眼光,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巨头,并让中国本土投资机构受益良多。这就像:学了一半,老师走了,然后发现自己玩不转了。如今,这一切都在趋于冰冷。顶层弄潮儿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的都是下面数以千万计的人的就业。当毕业生们再也不能像2016年我所看到的那样,去初创公司就业拿高薪,他们迎来的注定只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去奄奄一息的传统私企竞争低工资,甚至只能去送外卖。不过,我们是不是还得庆幸至少还有外卖可以送?毕竟外卖也是当年初创企业风潮所留下的宝贵遗产。然而,如果有一天连外卖也没得送了,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们又该怎么办?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