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裁员的事
引:
裁员通常是由于公司战略调整、业务调整或者经济形势变化等原因所导致的。裁员可能会给被裁员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失去收入来源、重新就业的困难、心理压力等等。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公司声誉的损失、业务的中断、员工士气和凝聚力的下降等等。同时,公司也应该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尽可能地减少裁员的数量,例如通过业务调整、优化管理等方式来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避免或减少裁员。
文章是一口气写成的,比较意识流,想到啥说啥。先说一句,后台天天有小伙伴问我微博上某个号是不是我的小号,微博上我已经没有号在更新了,现在那几十个高仿都是假的。
一、房地产仍是核心
中国近四十年来的事,几乎都跟三件事有关:
改开;
外贸;
房地产。
因为改开,有了外贸。有了外贸,赚到了钱。把手里的钱,叠加银行借出来的三十年的钱,催生出来了这些年的大繁荣。
大家买房花出去的每一个钢镚,最后都变成了上游水泥建材工厂的收入、房产销售的收入、还有政府的收入。大家有了钱,继续消费,这也是为啥甚至汽车行业,都和房地产周期有关,比如房地产繁荣的时候,上游那些人赚到钱,才会去买车什么的。
房地产就跟个印钞机一样,印了天量的货币出来,这些货币分配到了各种领域,那些领域的人有了钱就会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其实依赖的就是这部分的增量。当时很多消费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越来越好"的预期之上,房价一直涨,也是因为杠杆越加越高。
如今房地产走低,对市场有两个明显作用,作为这么多年最大的发动机,它不行,几乎涉及所有除外贸以外的行业,房地产的从业者还有关联从业者收入都不行,大家都比较消极。
举个例子,房子卖不出去,土地就卖不出去,政府收入,公务员收入就受影响,房地产的上下游无数企业都受影响,那么多员工的收入也都受影响,最后几乎会扩散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很多城市,包括天津、南京,都是公务员城市,也就是最有购买力那群人就是公务员。不过这种转型痛苦是必须的,毕竟咱们不可能一直依靠房地产混下去。
今后还是要依赖正常的消费来拉动经济,那种模式一方面大家体验好幸福感强,另一方面更加健康有可持续性。
二、货币的反向湮灭
这些年房地产创造了大量的货币,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蓄水池,而是一个纯粹的超级印钞机。而且这种印钞具有"单向性"。当房价上涨时,人们会眼巴巴地看着资产升值,然后疯狂地凑钱买房。每次购买都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使得社会上的货币越来越多,经济也变得烈火烹油。
但这个过程终有尽头,你不可能一直涨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到达边界,到时候人们会意识到房地产可能不再上涨,于是就不再购买了。市场上的资金存量开始掉头向下。
于是社会上的货币开始大规模缩水,这种缩水可能是房奴们还清了贷款,也可能是高价买了房,但如今扛不住房贷,决定把房低价出售。当时认为等工资涨了,现在借再多的钱也能还上。如今大家的心态是赶紧还了,因为等到赚不到这么多钱的时候就惨了。
三、裁员潮可能会引发降薪潮
互联网行业多年来一直遵循着一种模式,即通过跳槽来提高薪资水平。然而,这种模式可能会在未来结束。由于投资减少和项目被砍,许多“预研项目”不再需要那么多人。这可能会引发一波降薪潮。
过去,互联网产业涉及的app已经基本开发出来,因此涉及社交、吃饭、打车和外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的app已经差不多都存在了。由于没有新的领域进行研究,互联网企业只能集中力量在其他新领域,例如云计算、游戏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发展。这些领域不需要太多人,只需要顶级人才,因此开始裁员。
国内互联网大厂目前主要发力方向不再是互联网,而是类似于云计算、游戏、人工智能等新领域。这些领域实际上并不属于互联网行业,而且这些领域现在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需要的是顶级的大神,于是开始裁掉边缘部门,集中力量买显卡搞AI。
由于项目减少和投资降低,企业想要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裁员来降低成本。裁掉那些一年一两百万元的人,换成五六十万元的人,虽然能力差不多,但心态更理想。有企业HR反映,前几年招聘进来的人工资给高了,尤其是2020年之前,当时项目多,投资多,股价高,所以招聘的时候谈工资实在是太离谱。现在项目减少,投资降低,股价下降,想要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裁员。
这也表明了国内企业的一个麻烦问题,即工资只能涨不能降,想要降低工资只能通过裁员。不过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动态工资。此外由于没法动态管理,大厂们都在使用外包,经常一个项目组,只有项目经理和几个骨干是自己人,其他的都是外包。如果预期不好,就果断把外包全部裁掉,骨干调入别的项目。
今后,“跳槽涨工资”可能成为历史。一旦失业,可能要跟你一起失业的小伙伴同在一个资源池竞争,可能还要跟那些已经在跑滴滴的同行竞争,还要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
企业也可能推动一波“性价比替换”,即用高性价比的人替换掉低性价比的人。
而且不要以为影响不到三、四线企业,都会影响,就跟波浪似的,一波又一波。
四、码农还有前途吗?
很无奈的事情是,这些年程序员的待遇改善,导致大量的人才向这个行业集中。
而且程序员的门槛看着高,其实很低,以至于很多数学物理还有各种天坑专业都在往这里挤。程序员行业越来越卷几乎是必然。但是有一说一,计算机依旧比工地强太多太多。
总有小伙伴说,博主你成天挤兑土木行业干啥?
其实没有,你去问土木人,他们比我说得难听的多,主要是吧,年轻人去得少,他们才不那么卷。而且很多年轻人根本不适合工地,去了也是提桶跑路,不如提前思考下,如果不适合工地干脆别去了。
计算机领域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依旧天花板很高。可能有人说,博主你这不废话吗,哪个行业天花板不高?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计算机的技术人员的天花板很高,其他行业想多赚点,基本都得脱离技术。
码农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里,有点真功夫找工作应该是没啥问题,只是工资高低的事。
而且码农是严格分级的,入职三四天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咱们简单分成四级吧。
最差的那部分,也就是四级的,不只是技术不行,而是人不行,代码写得乱七八糟,文档写得一塌糊涂,不管多简单的工作,都没法一次性交付成功。这种人狗也嫌,但是在职场里占了至少30%,你只要工作带点责任心,就能超过这些人。
第三级的是中规中矩的,没啥明显优点也没啥明显缺点,复杂问题他也搞不定,但是简单问题不出错。占到50%。
第二级是团队核心,15%吧,一般每个项目组都有一个技术骨干,说的就是这种。好像啥技术难题他都能搞得定,而且责任心很强,项目经理们争着要,这种人只要工资要得不离谱,这辈子几乎都不用愁工作找不到。
这一级是绝大部分人能到达的天花板,需要巨大的责任心,潜心研究自己的领域,脑子中等偏上,细心一些,熬几年都能混到。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人非常少。别看很多人天天好像忙的跟个狗似的,可是不知道为啥,能力一直不提升,水平也一直那样。
最后是极少数的一部分,纯纯的技术大牛,行业翘楚,这种人往往聪明得很明显,而且跟其他人是有明显的代差的,他们能解决那种你这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经常有人说的那种"阿里高P",就有这种大神,当然也有混子,只是这类混子的"混功"也是高的没谱,屁也不会,却能通过揣摩上意一直混下去,还拿高薪,这比那些技术大牛更难一些。你说裁员是不是先裁这种人,真不一定,因为他们往往跟领导关系好,领导觉得技术骨干可以换,却离不开这种人。
本文就先到这里。最后,我想再谈一谈“均值回归”和“周期”这两个话题。
任何高薪职业,如果不是靠牌照生意获得,那么它往往会回落。互联网产业与土木工程相似,也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计算机行业不用经历风吹日晒,也不用住在板房里,其技术上限高,在未来很多年里,它仍然是一个让普通家庭脱贫致富的好行业。
一切都是周期性循环的。经济有周期,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会珍惜,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却玩砸了,开始反思。通过反思,人们又能开启一个新的向上周期。
全文完。既然您已经看到这里了,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请随手点击点赞和“在看”吧。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