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点:中国不会出现日本的问题,美国要到gameover的阶段了
目前经济在恢复进程当中。今年的经济总体除了房地产不如预期之外,其他方面恢复的还可以,只是恢复的质量不够好。毕竟老百姓也没钱,所以虽然客流、人流恢复了,但是单次消费能力下降,对企业来说量起来了,但是价格各方面还是起不来。但这都是正常的,是经济从衰退走向恢复的过程,一定先是量起来,然后价格才能够有起色。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渐进的,因为我们也没有搞强刺激,不可能是迅速的恢复。
目前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是疤痕效应的修复。疫情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2020年、2021年中国经济其实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那时候基本上还认为由于中国在疫情的处理上比别人要好,所以经济反而是受益于疫情的应对。
从2022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反面教材,疫情的应对明显落伍了,没有做及时的调整,所以经济真的不好,房地产基本是从2021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开始有要崩的迹象,到今年是第三年,历史上来讲,中国经历过的特别不好的周期一般都是三年,所以我认为今年是一个收尾的年份。
今年的整体经济动力还不会特别强,但到明年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起色。
今年可能正在由弱转强的过渡年份。疤痕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上海北京这些地方老外回来的越来越多,这是衡量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伤痛能够减轻到什么程度的一个观测指标。因为老外对这件事情显然是比中国人是更在意或者更恐惧的,老外回来得越来越多就说明这件事情慢慢在恢复。
去年大家认为疫情管控放开,应该很快能恢复,但这个希望落空了,大家没有意识到疤痕效应是可以持续更长时间的。今年大家又反过来,觉得房地产起不来那经济就肯定起不来。我觉得有点过于一边倒,因为现在经济的压制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短期因素跟疫情有很大的关系,长期因素跟房地产有很大的关系。今年到目前为止是长期的压制因素还没有明显的缓解,但是短期的压制因素我认为是在逐步修复的,经济的轮子已经开始转起来了。
转起来之后,只要政策上不做主动的打压,理论上即使没有很强的外力刺激,也不太会轻易再掉下去,顶多就是原地踏步,不至于经济自我失速。老百姓已经接受了在相对较低的收入预期下的消费状态,达到了新的平衡点,这种平衡点意味着经济在恢复正常的运转。这是经济的钟摆效应的自我修复,是经济自身的韧性,不需要有强外力的刺激。
另外,如果现在想看到经济在短时间内有较强的恢复,肯定需要长期的房地产问题有明显的改善,这样大家的风险偏好就会起来得很快。现在的情况是股票跌不下去,债券涨不起来,如果长期压制因素得到改善、大家担忧下降的话,风险偏好会发生非常快的反转。
今年的情况有点像2016年上半年,商品和债券都在涨,股票表现一般。当时专门写了文章去解释为什么商品和债券这两个基本面逻辑最容易出现背离的资产在同时涨。2016年四季度债券大跌,经济确认起来了,商品和股票是2016年四季度开始起来,所以节奏有一点像现在。今年国内的资产是什么呢?就是债券和商品的表现最好,股票是分化。关键点是股票的风险偏好什么时候能起来,这跟房地产有关系。大家现在认为房地产问题如果不解决,长期就可能是日本化。债的定价现在30年国债2.5了,日本现在30年国债2.2,现在就日本比你低,其他的国家都比你利率高,日本的30年国债都快追上你了,很快中国就会成为全世界利率最低的国家了。
中国利率我一贯的观点并不是未来一定不会再更低,但是中国做多债的人的基本想法是过去两年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下滑时利率只降了100个点,按照过去的经验,比如14、15年,房地产大下行周期里利率要降200-300个点,所以觉得现在利率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我们如果把中国利率放在全球高通胀和利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从相对利差角度来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一样。中美利差在两年前是中国比美国高200個点,两年后到现在是中国比美国低200个点。以中美利差的角度来看,中国利率相对于其他国家已经下降了400个点。14、15年为什么中国利率能降那么多?因为14、15年全球的利率都在下降周期,那时候美国利率也降了很多。利率是有传染性的,可以因为经济周期比别人差所以没有别人上的多,但是要完全做到别人的利率都在上而自己一直下,一方面可以从央行的货币政策(汇率约束)去解释,但最根本的还是经济基本面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海外利率都在上,说明海外的需求很强、通胀很厉害,那自身的通缩、内需弱的问题一部分可以通过出口消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利率的下降空间。
央行有一个讲法我不太同意,他说中国的名义GDP增速5%,长端利率为什么只有2%-2.5%。长端利率和名义GDP从来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小关系。中国以前名义GDP增速10%的时候,10年级国债收益也从来没有超过5%,所以这个问题不重要,但是目前在全球利率都很高的情况下,指望中国利率继续大幅回落我觉得不现实。
什么时候中国利率可能会再创新低?如果美债收益率能回落到3,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可以很轻松地跌,而且那时候的中国经济可能比现在还好。所以你要看未来两三年全球这一轮的高通胀是不是结束了,结束的话全球的海外利率如果能够有大的下行空间,国内的债券从两到三年的维度还是有做多的机会的。当然现在没啥意思。而且我个人认为今年内一定会看到一次债券大的下跌。市场现在是非常典型的,跟股市在6000点的感觉一样,是资金推动型市场,基金经理明明知道这个利率已经买不下手了,但还是会买。因为每天都有钱进来,你不得不买。股市6000点的时候,因为賺钱效应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吸引更多的散户资金进来。特别国债在交易所能拉涨停板,说明市场的投机氛围已经非常重了。所以,债券市场基本还是按照"中国房地产起不来就长期通缩"的運辑去看待中国经济的,所以利率这么低。
但中国是不是一定会长期通缩?我觉得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长期通缩。第一,大家认为中国的人口是持续下降的,意味着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和加工面积是在一个大的下行周期里,无法回到过去。这一点没有错,日本、韩国、台湾、美国在90年代房地产数据都见顶了,到今天都没有回到那个年代,美国的房地产销量在疫情后最高的时候大概只有次貸危机的高峰的一半水平,所以房地产回不去这是很正常的结论。但房地产回不去就意味着一定是长期通缩吗?房地产大的下行周期当中出现长期通缩的现在只有一个国家,日本。韩国、台湾、美国都没有通缩,所以由人口得出会长期通缩的这个推断,我认为是有问题的。那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他和其他的经济体表现不一样。比如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很高,韩国的居民杠杆现在100%,日本在60-70%,这个閥值水平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概念,本质上韩国的居民杠杆率为什么能一直提高?因为韩国的产业競争力在过去20年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在上升周期的,老百姓买不买房,重点在于未来的收入预期。现在从静态来看,房价收入比相对于两三年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了,但是你还是会这么想。日本为什么会长期陷入收入预期下降、通缩、通缩之后收入预期进一步下降这样的负反馈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汇率定价错了,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元从150升了30%-100%,是这个问题导致日本的经济长期启动,即使它把利率降到零也没有用,因为它的汇率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定价,汇率水平和经济水平是不匹配的。
今天为什么日本经济起来了?从安倍上来之后,日本经济起来,股市进入了长期的牛市。安倍就做对了一件事情,就是他坚定地把这个错误的汇率定价扭回来。所以我只需要用这件事情解释为什么这几年日本经济起来了,不用去讲日本受益于中美贸易战或有一些新的产业进入,这些都是表象。核心的问题是过去十年日元从100持续的贬值一直贬到现在150,又回到了他的泡沫破灭前途。其他招数,比如财政扩张,都没用,日元在07、08年的时候一度升到过80,对于日本这么一个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汇率不调整,其他东西都是小打小闹,没用。08年之后安倍来搞三支箭,搞到今天汇率要素价格终于扭回来了。扭回来日本就满血复活了,今天日本的人均GDP已经到3.7万美元,跟韩国和台湾已经一样,从竞争力角度已经没有什么劣势了。如果只是孤立理解,说日本的长期停滞是人口老龄化和房地产下行周期导致的,我认为这个推断是错的。全世界又不是只有日本一个国家,老龄化又不是只有日本一个国家房地产长期下行,为什么全世界只有日本经济日长期停滞?它的问题是出在后面,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它没有日元贬值,就像人民币过去两年贬了15%,日元不仅没有贬,还升了30%,所以长期起不来是因为它产业不行。如果仅仅是房地产行业的问题,经济会自我恢复的,哪怕在一个大的下行周期也会有起落和升降。房地产行业不会消失,人口再少都不会,全世界所有的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例不会低于百分之7%,中国现在就是只有百分之都不到7%了,只有6%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不会出现日本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产业竞争力还是在的,短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你可以说现在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中国的出口前景越来越弱,其实你只要有强竞争力,我不认为单纯依靠贸易壁垒就能够把这个局面完全扭过来。就像比亚迪的新车,相当于从纽约开车开到迈阿密,都不需要做任何加油和充电的,那这个车即使收100%的关税,也是碾压所有其他车。更何况美国欧洲不要,反正还有其他市场,比如巴西,巴西的中国新能源车基本上把其他的都打下去了,市场风格快速响应。
中国现在人均GDP也就只有1万多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汇率也没有出现大问题,利率也处于历史上较低的水平了,如果中国的潜在增速还能有3%-4%的话,你想美国10年级国债低于2的时间其实也不多.只有经历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现在只是房地产危机。但没有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没有那么严重。整个银行体系对房地产相关的贷款从2019年之后就是持续下降的,这一次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其实是主动爆雷爆出来的,是主动切割,和日本不一样,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大量的企业从银行借钱去买地、买房、买股票,所以在这个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之后,企业的资产大幅缩水,银行也被拖累,这才是日本的问题,不仅是房地产问题,而是一个金融问题。目前中国的情况是房地产只是像所有经济衰退一样对金融行业的盈利,包括坏账增加等有一定影响,没有到金融危机的程度。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房地产股票和银行股票的走势完全是反的、劈叉的,如果房地产对银行的坏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不应该是这个走势。所以我认为大家对于中国重蹈日本覆辙的担忧过重,并不是人口有相似性就会让困境不可避免,日本还有其他问题。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能走出来,要相信周期的存在,只是一个正常的经济衰退的调整,只是这一次刚好房地产和疫情两件事情叠加造成一种经济垮塌的感觉。现在慢慢在恢复,房地产恢复的会慢一点,这跟政策有关,之前只是扭扭捏捏的把过去的那些限制给放松掉,这次有一点点刺激的味道,首付比率历史最低,房贷利率也接近3%,这些可能会有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
房贷利率到底多低,老百姓才愿意买?租售比现在2左右,低的可能只有1.5到2的水平,理财收益率大概在2.5上下,房贷利率3出头,大概是这个大小关系。租售比现在最低,理财居中,房贷利率还是相对高一些,不是说房贷利率一定要降到2去跟租售比完全打平才能够把需求刺激起来。这里很关键的问题是,你怎么看待租金率长期的走势。因为理论上讲,如果房价一直不涨,那么租金价格会有合理的增长,比货币增长会慢一点,但长期来讲不会明显的低于货币增长。(如果长期通缩就另当别论,日本的租金价格确实一直是跌的,通缩的环境下什么都是跌的,不光房价、其他的服务性的价格都是跌的。)假定现在房价不动(如果房价继续跌,当然租售比会继续提高),如果租金能有温和的增长,那么房贷利率和租售比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平均值的概念,相当于租售比是个浮动债券,当期的票息是最低的,会有一个递增的走势。如果从平均的角度来讲,现在两者肯定差别不大。现在得边走边看,看看政策到底是不是确实有作用。收储如果能够有效执行,这个肯定是比现在单纯刺激老百姓加杠杆的做法会要更有效,因为改变了这个市场的供需预期。
2月份的时候国家队说要救市,那时候也会觉得能拿多少钱救市,但事后来讲,反正他把市场救起来了。所以去纠结他拿多少钱其实意义不大,关键是他愿意拿,就有一个信号,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的预期。所以房地产我觉得今年应该也是一个过渡的年份,会慢慢稳定下来,下半年下降的斜率会放缓,在一个平台上稳定。对经济就这看法,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挺小的,所以资产也没什么好说的,债我不看好,我觉得债年内应该要有一次大跌,这个大跌很可能是大家一旦觉得股票机会来了,钱会从债券市场撤离,会有多杀多的踩踏。中国资产大体上好不过三年,最后一年一定会有一次踩踏,就像量化一样,下一次踩踏一定是发生在债券市场。今年如果要做多债,一定要等到踩踏以后,是可以做的,中国债券也是只能逢低买,但整体这个市场属于非常拥挤的状态。股票要等,等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信号更强。M1能够起来的时候,风险偏好可能会比较明显。现在a股的问题主要在于跌的时候没有完全出清,因为那时候有限售的问题。港股能够涨得比较大就是因为出清很彻底,所以港股这波起来比较快。
港股还有高分红的优势,香港的分红率比A股高是因为美债的收益率比中债高,它的定价基准应该是看美债,所以中美利差扩大的背景下,港股的分红比A股高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也不见得会大幅的收敛。但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看南向今年四个月的流入量相当于去年前三个季度流入量的总和,南向资金流入是非常明显的。现在港股的特点是跌了有人要买的。国内投资者的角度很简单:我买不了美债,港股的分红率高是美债收入率高,我买不了美债,对于我来说,只要港股的分红率比A股高,现在之前缩得很厉害的时候只高了一个点,现在可能稍微又回去了一些,可能有接近两个点,只要高的话我就愿意买。所以港股的强也可以理解为是在高分红的背景下的相对强势,今年港股表现最好的是国企指数,最差的是科技类股票,就说明风险偏好的改善还是相对防御型的改善,而不是进攻性的改善。所以港股的逻辑是高分红+增量资金比A股明显。
今年香港特点是它的M1和M2都在往上走,国内的M1和M2现在还要往下走,香港市场现在是有增量资金流入的,A股现在还在存量博弈的阶段。今年有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商品股票化、股票商品化。今年商品市场已经摆脱了过去的存量博弈,变成了长期配置,资金持续的流入带来的特点就是跌不深,涨的时候向上的弹性很强。股票现在没有接力,都是涨一会儿就下来,这是以前商品市场的特点,所以叫股票商品化。股票商品化是对过去很多年以来大家的配置资金太多集中在股票上,在商品配置上特别少的一个反哺效应,会有一个回补的过程。
海外
美国我认为现在是真的要到gameover的阶段了,美国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首先,美国这几年的经济繁荣最主要的驱动不是Al,因为如果是Al的话,就一定不会只有纳指涨而其它东西都不行。因为Al对全社会是有很大的外溢出效应的生产效率,应该是反映到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公司盈利都是能够改善的。事实上不是这样,只有少数的股票在涨,因为在资本投入阶段,有大量的资源进去,所以英伟达相当于是给淘金者卖工具的人,当然就是最大的收益对象,但是这些东西到底在未来有没有产出效果,当下是没有办法去验证的。
所以从股市的结构就能理解美国经济的繁荣,至少当下Al还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实际上核心问题日本通过坚定不移的让他的本币持续贬值;美国是坚定不移地搞人才扩张。中国只要学会任何一样,就不会有问题。如果现在让人民币坚定不移地贬到8以上,同时搞财政刺激房地产,一定什么都不是问题,本质上中国无论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始至终都处在保守和谨慎的模式。
日本最近为什么不涨了?日元贬到150以上,股市双输,汇率亏钱的,日经也亏钱,日本这个事情告诉你宏观的所有工具都是有阀值的。不可能一招永远使用下去,靠吃药的方式吃多了肯定是有副作用的。在150以下算是良性的,叫有序的贬值;如果继续贬的话,对日本经济产生的是负面作用,因为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会越来越大,老百姓的购买力会迅速的下降。所以宏观的工具有阈值,美国的问题也在于此。财政持续扩张这件事情在过去一直是正反馈作用,让人产生美国可以在高利率、高通胀、高增长的状态下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范式的背后最重要的驱动依然是财政持续的给你喂药,特朗普上台会更多,因为他是一个更民粹的总统,会更愿意无节操地做让大家都开心的事情。
美国的财政扩张最早就是从特朗普开始的,他上来就减税,但副作用在于如果你去看美国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对比,会发现这几年美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是持续上升。但是美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是在区间内震荡,是没有上升的。如果把这个东西换成上市公司的来理解,负债率在持续增加的,但这个上市公司的利润和收入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这样下去一定是出问题的。所以美国现在的问题在于支出相对于收入的增长是越来越大,没法用收入去覆盖支出,关键是发这么多债的利息是完全要靠支出去承担的,因为收入是不够。在去年美国的财政支出当中,利息支出的占比大概不到10%,最大的是社保大概占了20%,医疗大概占了10%,国防的支出大概在8%左右,这是它最大的几块财政支出。但是从今年开始利息支出是迅速飙升。因为它有很多债现在到期,以前这些债票期率可能只有1%、2%,到期之后再一新出来,期限都是4%以上,所以利息支出现在迅速的在飙升,到今年年底,美国的利财政支出当中利息支出会占到它财政支出的20%。到明年如果利率环境不发生变化,财政也不收缩的话,到明年这个比例会达到30%。这些利息利好的是大金融机构和富人,财政扩张的初衷是刺激穷人的消费力,才能够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持续性,但现在是在加剧贫富差距。现在美国财政扩张到了边际效益衰竭的时候,到了临界点。
美国现在公务员一年的收入大概在9-10万美元。我老讲一个例子,我们在美国的房子的热水器坏了需要换,大概1000-2000美金,当然比国内要贵,但在美国算可以接受的。但热水器要有人来帮我装上去,装热水器要6000,且必须要有认证的工人装不能自己装。所以拜登的支持率这么低是因为百姓的幸福感是很差的。美国只要CPI不跌,所有的价格都是维持在高位的,只要维持在高位就很痛苦,房子也已经不便宜了。所以这个东西肯定是要over的,只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的问题。
美国相对乐观的地方在于目前都是财政的问题,私人部门现在没有什么问题。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因为没有借大量债务,有钱的老百姓和有钱的企业反而受益于高利率环境,因为它的资产投资的收益回报率是净利息状态,是收入而不是支出的状态。所有这一轮高利率看起来并没有对企业和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最主要还是政府一直在买单,政府用高成本给补贴。
美国一定要摔一次,因为不摔是没有办法有放松的借口的。如果放松了,比如利率降下来之后,私人部门的借钱意愿会重新上升,可以接上财政的杠杆。如果一直维持这么高,私人部门也不会去加杠杆,所以摔下来也许美国也不一定有特别大的问题。从合理的分析角度来讲,美国经济会有放缓,或者有一次比较明显的下滑。出问题的点其实事先是想不到的,有时候它出来之后才发现,噢,这次原来是这里出问题了,因为我觉得美国这几年资产的繁荣时间其实挺长的了。资产价格真正下来会在哪个环节上真的出现?从周期的表现来讲,都是一个资产价格见顶,然后泡沫破灭的过程,但每一次的剧本都不一样。如果美国只是需要放缓之后软着陆,中国不用太担心;如果硬着陆,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目前没有办法做很清楚的判断,但美国一定位于往下调的拐点。
有几件事比较有意思。第一,美联储统计,美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已经用已经耗尽了;第二,最近美国老百姓的消费结构变化,必需消费品的占比在快速上升,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意愿已经显著下降,这些都是经济开始往下走的信号。所以从商品的角度来讲,比如有色在过去几个月是涨得最好的,这些资产我认为短期是有风险的,因为他对现在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中国经济的复苏给予了过于乐观的定价啊,基本面是跟不上的,所以这些资产可能会回调。在这个时期美债是不错的,二次见顶就差不多了;美股肯定是要跌一下,但跌多少现在不好评估,因为美国最近市场的变化很明显,流动性不够。比如英伟达出业绩那天,只有自己和连带几个科技股涨,大多数股票都不行;昨天是只有罗素涨,其他都跌,有很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这是典型的快到尾部的感觉,如果这波跌下来再买的应该是小盘股。他和中国正好反过来,罗素过去几年表现一直不好就是因为利率一直很高,如果这次真的经济不行、利率下来的话,最有弹性的应该是罗素小盘。中国和美国这几年方向是反的,结构也是反的,但是结构反本质上是因为方向是反的,因为中国是经济不好,所以小盘股强于大盘股。美国是经济好,所以大盘股强于小盘股。如果两个都有阶段性反转的话,其实风格两边应该也是反的,就是中国今年是应该是压大票,美国接下来反转可能是小盘走强,所以罗素如果再跌下来,我觉得可以考虑。黄金长期肯定也是值得配的,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讲的。如果用黄金给标普做定价,会发现标普是一条水平线,跟想象的会稍微有点不一样,因为疫情以来标普走得很强,但其实它没有明显跑赢黄金,黄金就是没有让你感觉哪一年涨的特别多,但它就一直慢慢在涨。
商品的配置价值显著提高,股票的配置价值其实是在下降的,而且你现在会发现商品和股票经常走势是反,是有对冲效果的,而不像以前。以前都是股债的对冲效果,现在是商品和股票,有时候走的节奏完全不同,所以首先黄金长期肯定它是值得买的,但是短期如果整个有色都下来了,黄金也会下,因为今年其实商品轮动特征我认为是非常清晰的。今年涨得最早的是原油,之后黄金才开始涨。原油是1月份就开始涨了,黄金大概是到2月下旬开始涨的,铜是从3月份开始涨的,然后是白银,这个轮动非常清楚。现在见顶回落,原油已经走弱一段时间了,黄金最近也不强,没有突破之前的高点,横了两次就下来了,所以接下来一定是铜和白银要补跌。
把今年这一波涨的回调结束,后边机会就再说了。如果今年特朗普不受定罪的影响,法律上是可以继续选的。现在关键要看共和党放不放弃他,如果不放弃,他可能保外,不一定把他扣押到监狱里去,甚至理论上讲他关在监狱里也可以当总统。民调他肯定是领先拜登的,但拜登不是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拜登的翻盘机会在哪呢,拜登最重要的是要把油价打下去,事实上他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油价最近在落一定是有政治上的原因的,一定有政治上的勾兑,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原油下降的话我觉得多多少少会帮助通胀预期会减弱,美联储各方面会比较容易的开始往宽松方向走,如果能赶在年底之前的话可能帮拜登挽回一些局势。所以我觉得拜登能不能反超很大程度上要看原油的价格能不能一直压着。如果特朗普当选,我认为黄金会有很大的行情。因为特朗普如果当选,国会一定也是共和的,他就不再是一个跛脚总统,国会可以和总统一起搞事。所以特朗普上来之后,在财政扩张这条路上他不会轻易放弃的,财政扩张力度会更没阻力。第二,特朗普和拜登最大的对资产价格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特朗普从始至终都告诉你说我不希望一个强势的美元。这一点我认为特朗普是很高明的,是比拜登看得长远的。特朗普他一直强调说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让这个制造业回流,他很清楚的知道现在造成制造业回流困难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美元过强。所以如果美元不调整,美国的制造业物流是不可能成功的,特朗普也很清楚这点,包括他未来可能选择财政部长是莱德希泽,也会再选美联储主席。莱德希泽在所有的场合里面都是说要让美元持续地走弱,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美国的很多优势重新回来。特朗普希望走孤立主义,就是利己主义,不是利他的。如果你是利他的,要树立老大哥的形象,要在所有盟友当中树立威望的话,美元就必须得维持强势,这就是美国代表国家信用的标志。所以特朗普和拜登我认为对资产价格最大的差别在哪?就是特朗普上来之后,美元的弱势周期会开启,对黄金一定是加持的效果。
虽然特朗普当选会导致中美之间的冲突更难以预测,但从资产的角度来讲,未见得特朗普当选之后的资产表现会更差,因为弱势的美元总好过强势的美元。在特朗普在任的那几年,18年、19年、21年中国资产表现都很好。中国资产真正不好是在拜登上来之后,虽然看起来拜登好像更温和,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因为民主党骨子里是希望美元强势的,共和党反而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诉求,所以黄金未来的空间,主要看谁选上。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