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把产品直接卖给客户):AI将颠覆消费品行业
DTC为何需要把品牌官网升级为营销枢纽,并进一步推进“站点即智能体”,数字化统一服务门户。
商业领域是人类自文明诞生以来非常重要的实践。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商业领域采取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在农业经济时代往往采取“前店后厂”的方式,后院里生产出商品,在前面的店铺中卖给消费者。工业经济时代则建立了“工厂+分销体系”的模式。数字经济时代,在数字技术支持下DTC模式更受消费者欢迎。
DTC模式的核心在于直接触达消费者,官网是品牌与用户互动的重要平台。传统模式下,品牌依赖第三方平台触达用户,数据分散,难以形成完整用户画像。DTC模式下,官网成为品牌自有流量池,可收集用户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将官网升级为营销枢纽,可实现以下目标:数据整合与分析: 整合官网、社交媒体、广告等渠道数据,构建统一用户画像,洞察用户需求。、
推进“站点即智能体”服务,进一步释放官网潜力:
智能客服: 通过AI技术提供24/7在线客服,解答用户疑问,提升服务效率。智能推荐: 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实时推荐相关产品或内容,提升购买意愿。智能营销: 自动化营销流程,如发送个性化邮件、优惠券等,提高营销效率。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优化产品、服务和营销策略。
DTC品牌需将官网升级为营销枢纽,整合数据、优化体验、提升转化。“站点即智能体”服务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化运营,增强用户粘性,推动品牌增长。未来,官网不仅是展示窗口,更是品牌与用户深度互动的智能平台。
01 工业经济时代:分销体系
工业经济时代,工厂可以大规模高效地生产标准化的商品。这时候光靠自己的店铺很难将商品大范围铺开,就需要借助第三方分销渠道,所以就建立起了“品牌商-分销商-商店”的三级销售体系。因为有分销商的存在,品牌商无法直接接触到消费者。品牌商主要通过广告等方式来宣传商品、打造品牌。
比如,茅台酒就采取三级分销代理体系。茅台酒在各省都有总代理,总代理负责全省范围内的茅台酒销售。各地市都有二级代理/地市代理,总代理拿到货再铺到各个地市。地市代理负责建立本地的销售网络。再往下就是终端零售商,包括烟酒专卖店和超市等,直接向地级代理商购买茅台酒,并销售给消费者。

分销体系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分销商的资金、资源,快速将商品在大范围内进行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劣势在于分销商、零售商也需要获取自己的利润,所以商品售价比出厂价要高出不少,这部分都需要消费者来承担。另外,由于品牌商无法接触到客户,对客户需求、客户体验都不太了解,在产品规划方面更多依赖于市场调研。
总的来说,分销体系可以很好适应工业经济时代规模化商品销售的需要,这时候市场是供不应求的,企业以产品为中心运行,企业生产出什么商品来,消费者就购买什么商品。
02 数字经济时代:直销体系(DTC)
2000年以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成为常态,消费者拥有了挑选商品的权利。物质生活的富足也让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更加注重产品带来的体验,希望商品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媒体从过去广播电视、书刊报纸转向多种媒体形式,微博、短视频等媒体形式纷纷出现,媒体碎片化趋势明显。品牌商可以自己完成品牌营销和商品营销。品牌商可以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广告精准推送给目标人群。品牌商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与客户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物流行业也进一步发展,过去都是从A城的仓库到B城的仓库,再配送给零售商。现在快递公司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以实现直接配送给客户,而且配送时效也实现了次日达。
全球供应链也日渐成熟,更多的企业将产品研发与生产制造分离,往往在纽约、旧金山设计产品,在中国、墨西哥、越南完成产品的生产制造。创业企业不需要建立自己的工厂,不需要重资产投入,只需要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销售,也就是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
所有这些条件的出现,都催生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DTC(Direct To Customer),就是将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具体来说,就是品牌商直接面向消费者,不再依赖分销体系,开展生产、销售、营销传播、零售、售后服务和体验等活动,整个运营模式更加高效、灵活。
DTC模式是与数字经济匹配的商业模式,将互联网、自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现代物流、全球供应链等各种要素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起直接联系,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体验,设计出科技感、体验感更好的产品,选择在成本、质量方面最合适的工厂中完成产品的生产,并通过网上直接销售给客户,通过现代物流完成产品的配送。
DTC需要以官网(包括APP/小程序等)为营销技术堆栈,实现“站点即智能体”服务。
因为没有中间商,品牌商可以直达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DTC的商品也往往更加优惠。
03 DTC模式在消费品行业的破局
DTC模式最早是在消费品行业出现的。消费品是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使用的商品,包括食品、饮料、化妆品、家居用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消费品行业市场规模非常大,往往占到了GDP的30~40%。同时传统上消费品都是采用“分销体系+广告商”的方式进行营销和销售。
比如剃须刀品类传统上龙头老大是吉列,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5%。吉列将剃须刀分为刀柄和刀片,刀柄购买一次就可以长期使用,刀片可以反复购买,从而将顾客的生命周期价值拉长。吉列剃须刀的品质高,而且使用分销体系,价格也比较高。对于长期使用剃须刀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负担是比较重的。
痛点的存在往往就是创新的来源。颠覆剃须刀的机遇就被一个初创企业把握住了,就是美元剃须俱乐部(Dollar Shave Club)。
2010年,迈克尔.迪宾拿到了20多万个刀片,合伙成立了美元剃须俱乐部,并在11年建立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开始销售刀片。为了促进用户复购,迪宾设计了一种按月订购的模式,有效降低了获客成本。大约有1000个顾客下单,让迪宾对网上卖剃须刀有了信心。
转折点来自2012年3月,迪宾花了4500美元和几个月时间制作了一段宣传视频,并发布到网上。这个搞笑的视频在网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人们纷纷转发这个视频。视频发布48个小时后,美元剃须俱乐部拿到了远超预期的1.2万个订单。
后来的故事就是他们又找到了中国的制造商,负责剃须刀产品的贴牌生产,将剃须刀的生意持续做起来。到2016年,美元剃须俱乐部的销售额达到了2.4亿美元,用户超过300万,并将产品线扩展到其他清洁、美容产品,包括发胶、牙膏、牙刷、香波、洁面乳、古龙水、唇膏等。
美元剃须俱乐部最终在2016年被联合利华以10亿美元现金收购。
消费品行业有太多的品类,很多品类都存在这样的痛点。比如眼镜、床垫、化妆品、助听器、充电宝等,昂贵而不透明的价格背后其实是传统销售模式的层层加价。每一类消费品都值得用DTC模式重新做一遍。“聪明的初创公司抓住巨头的弱点,比如价格高、不够便利或者形象陈腐,依靠正确的策略、形象语言和产品定价几乎可以在一夜之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牌。(《DTC创造品牌奇迹》)”
这方面美国、中国都出现了无数的例子。比如小米就是以低价手机红米起家,通过用户参与产品设计、重视用户体验,征服了用户。还有安克创新的创始人阳萌,毕业于北京大学,前谷歌工程师,在美国发现充电宝价格非常高,于是辞职在中国生产充电宝,并在亚马逊上销售给美国用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04 结语
DTC模式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并期望其得到品牌商的关注和响应。
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双向连接,无论是产品和信任都得到了提升。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其实不会那么大,但品牌的温度让用户选择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也许这就是DTC模式的魅力吧。
缤纷的互联网世界,独立、自由的品牌才能更好的生长!
入群联系|加微信89931668
免费DeepSeek教程与学习资料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