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核心传感器--深度全解析(附传感器细分龙头)
众所周知,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是交互和感知的关键,可以类比做人的感觉器官。当前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用量大且成本占比相对较高。以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为例,各类传感器的成本占比高达近30%。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核心细分零部件充分受益;其中力控、触觉、惯性三类传感器的成本较高,且国内外在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1)力控:人形机器人通过主动力控实现“触觉”感知,以力传感器为主的力控是机器人精准力控的优选。而六维力传感器是维度最高的力觉传感器,能给出最为全面精准的力觉信息。从技术路线上看,当前六维力以金属箔片式为主,但这类产品存在在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等缺陷,相比之下,硅基MEMS式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未来有望成为主流。
(2)触觉:柔性触觉传感器相比传统的刚性传感器,具备可弯折、延展性等特质,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人形机器人所需的“电子皮肤”即使用柔性材料制备而成的阵列式触觉传感器,有望使机器人具备多物理量(温度、力、粗糙度等)感知能力,帮助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而根据其感应原理,主要可分为压电式、压阻式、电容式触觉传感器。目前处于产业化早期,海外龙头占据优势,国内企业加速追赶。
(3)惯性:惯性传感器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姿态控制、导航定位,高性能传感器的国产替代空间巨大。MEMS惯性传感器具备体积小、功耗低、集成能力强等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适用性较高。利用IMU(惯性测量单元) 能够实时测量机器人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从而帮助机器人维持稳定的姿态和平衡,结合GPS或卫星定位,可实现精确的导航和定位。按照精度由高到低,惯性传感器分为战略级、导航级、战术级和消费级,预计人形机器人所使用的IMU与L3级别智能驾驶精度要求接近,通常适配战术级及精度接近战术级的消费级产品。目前高端的MEMS传感器还是海外头部厂商博世、霍尼韦尔等为主,并且多采用IDM模式;芯动联科等国内生产商多采用Fabless模式,而且国内大部分为消费级MEMS传感器,未来有望切入高端市场并实现国产替代。
二、力传感器:精细感知的重要依靠。
按照测量维度,力/力矩传感器可以分为一至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中有广阔应用空间,且行业壁垒最高。结构设计、标定与检测、算法设计是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领域的三大壁垒。在竞争格局上,国外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公司加速追赶:坤维科技、鑫精诚、宇立仪器、蓝点触控等国内企业先后进入该领域;ATI、SCHUNK 等海外企业作为全球龙头,积累多年,仍旧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市场空间上,力矩传感器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 500 亿元,六维力/力矩传感器步入加速增长期。GGII 预计,2027 年中国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 15 亿元,2022-2027 年的CAGR 超过 45%。
三、触觉传感器:与环境交互的必需媒介。
触觉传感器具有多种形式:柔性触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阵列、仿生皮肤。由于柔性传感器中使用的材料、制造技术和传感机制的原因,性能常常低于刚性传感器,因此,需要在材料、算法上多方发力,才可以生产出性能优异、成本可控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市场空间上,柔性触觉传感器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超 100 亿元。在竞争格局上,海外企业仍然占据领先地位。根据 QY Research 的数据,在竞争格局上,2022 年,按照销售金额计,全球前五大厂商均为海外企业,占有大约 57%的市场份额。具体到高端阵列式触觉传感器产品,国外企业的领先优势更大。
四、IMU:姿态控制的重要组成。
惯性测量单元(IMU)使用一个或多个加速度计、陀螺仪的组合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在市场空间上,MEMS 惯性传感器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超 200 亿元。在竞争格局上,海外企业如 Honeywell、ADI、Sensonor、Silicon Sensing、Colibrys 仍然占据高性能 MEMS 惯性传感器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
视觉传感器是仿生传感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机器视觉可以进一步强化人形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在市场空间上,机器视觉当前的全球市场规模在 800 亿元左右。在竞争格局上,内外资品牌的竞争已开始呈现分庭抗礼的局面。甚至在某些产业链环节,国产的份额已领先于外资。如镜头、光源领域,相机领域。
六、投资建议:
随着人形机器人放量,传感器行业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在传感器的大部分领域,海外公司技术水平、产品能力均较强,国产公司正不断深化自身能力,随着行业对降本的需求愈发迫切,中国企业突出重围的机会持续提升。
力传感器领域:关注柯力传感、中航电测;
触觉传感器领域:关注汉威科技、苏试试验、奥迪威、申昊科技;IMU 领域:关注芯动联科、华依科技;
视觉传感器领域:关注奥比中光。
七、风险分析:传感器降本不及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降本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带来的盈利不及预期风险。





































































































-END-
入群联系|加微信89931668
免费DeepSeek教程与学习资料
下载网址:qitongshe.com/deepseek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