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今天在雪球说到自己要暂时离开雪球,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发言了。
其实大道在之前就提到过有这个打算,一个是因为绝大多数东西之前都已经说过了,翻来覆去的说,可能他觉得不是很好玩吧,应该也还有别的原因,比如练球或者是目前的沟通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了,哈哈哈哈。
今天这篇文章就写一些关于大道对于我的影响吧,顺便回顾一下个人的价投之路。
一、投资始于基金理财
最开始接触理财其实不是买股票,而是买基金,应该是从 2012年开始的。
那会儿还不到20岁呢,会去买基金是因为在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些金融启蒙的书,知道了:如果把钱放在保险柜或者银行,是会不断贬值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明白了,投资并不是你可以选择的事,是一定要做的事,除非你手里不留钱,赚多少花多少。
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不敢买股票的,因为不懂,对于这件事还是心存敬畏。就去买基金,前前后后买了不少,具体哪些记不太清楚了,反正白酒肯定买过,还有互联网行业基金,总体来说,应该是赚了一些钱,亏亏赚赚的,估计几千块的利润吧,玩的性质居多,主要是本金也没多少,就一两万块钱。
二、追巴芒,初识价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是听了巴菲特的故事才知道价值投资的。然后就买了巴菲特的书去读,说实话,不太好理解,因为没有股票投资的基础,也因为那些转述的书写的不是很好,可能更因为巴菲特是美国人,总是有一些文化的隔阂在里面。
当时也不知道别的大哥,也只能照猫画虎,边走边抄。
巴菲特或者说格雷厄姆带给我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买股票前要搞清楚公司的基本面,不能瞎买,瞎买叫投机。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很容易接受了他们的这个观点,因为不了解一家企业的基本面,我买它的股票确实不踏实。
也正因为这样,我大学的时候本来学的是非常硬核的一个工科专业,还是顶着巨大的学业和科研压力报了一个财务管理的二专,课程基本都上了,其实还蛮有兴趣的,其中有个姓张的老师讲的会计学我觉得讲的很好,也跟她聊的比较愉快,她也跟我分享了她的“投资”故事,分享了一些投资的观点,但是她是亏钱的,这也让我进一步对股票投资保持了警惕和敬畏。
虽然我知道了,投资前要分析企业的基本面,但是大学的会计教授都搞不明白,那么其他人能搞明白的概率只会更小。因为我一直相信,能看懂财务报表的投资者在股票投资市场上占少数,绝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以短线投机,赌博碰运气为主的。
这里想到一个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认为90%的人买卖股票的想法不正确,他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秘密”:绝大多数人没有理性思维,也无法独立思考。然后,他就跟自己的妻子说:“大家这么玩股票,我以后会发财”。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学习为主,投资的品类主要还是股票型基金,但是收益比前些年高了,后视镜视角的话,应该是我从巴菲特身上还学到了另外的一个观点:价值投资不需要频繁交易,好的公司要长期持有。但是我本性比较懒,本来就不太喜欢交易,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且有一只白酒基金我拿了接近4年,基本贯穿了我整个本科生涯,最终好像获利128%。初识唐朝是因为有一位得到课程的老师在课程里提到了唐朝,并称之为“隐士”,我立马想到的是“高人”。这跟大多数人通过互联网和手财认识老唐不太一样。唐朝自称自己所学完全沿袭巴菲特芒格,也写了很多书,我也都买了,手财和实战手册看完了,前者是为了学习茅台,后者是看里面的一些实战案例。老唐水平跟巴菲特自然是差远了,但是他有他的优势,就是他是中国人,然后研究的都是A股的公司,自然而然给人一种近距离的亲切感。其实认识老唐之前我就已经开始股票投资了,最开始买的是长江电力、中国神华;认识老唐之后买的白酒,大概是19年吧,持有的白酒股票有洋河、老窖、茅台,目前洋河是清掉了,继续持有茅台和少量老窖。1、股票,股和票是两种权益。股是公司股票,享有的是公司利润分成和其他权益;票则是一种市场证券,享有的是交易的权益;因此,买股票的收益就可以分成公司成长的收益和票据涨价的收益(也就是市盈率上涨的收益)。其实我现在看这个观点,觉得有问题,价值投资者不应该把票和股放到一个高度,应该尽可能忽视票,重视股,假装自己投的是非上市公司,这样心态会更加理性。当然,后面的观点是学习大道之后才有的,后面再详细说大道。2、老唐估值法。我相信现在的市场上也还有很多人跟以前的我一样,拿着企业的财务报表,去估三年后的利润,然后赋予一定的市盈率(比如茅台的25倍)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乘以50%,得出当下的买点;或者乘以200%得出三年内的卖点。当时我很相信这个估值方法,仿佛找不到漏洞,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别的好像也没了,就是这两点加上很多白酒行业和公司的分析,总体来说,收获对得起我交的学费,付费学习,谈不上感恩,但还是感谢老唐,有这么一位资深的大A选手带我学习大A的股票。当然,看到最多的就是心灵鸡汤,比如:别瞅傻子,瞅地;价投很容易,亏钱才难,等等,相似的心理按摩话语。其实投资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不抄作业,他的粉丝大多数应该要亏钱,就算抄作业也大多数还是亏钱,投资从来就不容易,还是要敬畏。离开唐朝的原因是那几年老唐分析的企业很多,我跟着也操作了很多,包括陕西煤业、分众传媒、海康威视、洋河股份、贵州茅台,但是收益并没有比前一阶段拿着两三只基金来的高,陕煤、海康大赚,分众茅台小赚,洋河小亏,整体小赚,3-4年平均年化收益应该不到10%。实际上这么短的时间看不出什么,我离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动作太多,有些还是分析不到1年就买入了,整体对自己的判断都很自信,但出于理性考虑,我总觉得不对。一个没有相关行业经验的人,真的可以这么短的时间看懂一家企业吗?后来他分众、老窖、洋河的翻车,也说明了:投资没那么容易。任何跟你说投资容易的,大概率是让你觉得自己学得会,然后他赚你的学费。说一个最直观的影响:学习段永平之后,我再也不做周报了。之前学唐朝,还假模假式的做一下,现在觉得这件事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甚至股票账户一天都不会打开一次,除非要打新股和新债。其实段永平离我比较近,知道他也比较早。我早期还是OPPO的粉丝,他们家的旗舰机我也用过;对于陈明永、张老板(刘作虎)也比较有兴趣,做过一些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张老板粉丝,段永平也给我们大学捐过款。但是,最近三年才开始接触学习段永平的投资智慧,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明白,哈哈哈哈。可能是之前醉心科研,网上冲浪少的缘故吧,不然不会雪球关注了5年还无动于衷。对于大道,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心态,或者说人生态度。我甚至以为,大道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跟他的人生态度有很大的关系。理性、乐观、不钻牛角尖、不急功近利,拿得起放得下、享受人生、愿意提携帮助他人。因为有了这些品质,大道自然不会着急忙慌得去赚快钱,去做没把握的事,做那种事只会影响他打球。至于具体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企业未来的净现金流折现,买公司和它是否上市无关,投资要有平常心,你自己认为便宜的价格才是好价格,看不懂公司买银行理财也没什么丢人的,总比亏钱好,目前能赚多少钱其实没那么重要,未来能赚多少钱才重要”等等的直击投资本质又发人深省的“投资名言”反而变成了副产品。其实只要你不着急赚快钱,不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不做没把握的事,很多道理久而久之你都会悟出来的,只是大道提前告诉了你。但如果你自己不去思考,悟道,不能把大道“喂给你”的这些“价投真言”内化到自己的骨子里,你大概率还是做不好投资的。因为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的成功从来不是看你看了多少“真言”,追了多少“大V”,而是看你是否从内心了认同了这些原理,是否将这些东西融进了你的骨子里,并且认为不就应该这样吗?难道还有别的答案吗?
如果未来我的投资之路但凡有一点点成就,80%的功劳应该是大道的;
如果我一塌糊涂,大概率也是我没有真的理解大道,没有践行大道的真知灼见。因为大多数人就是学不会投资的,我也只是大多数人中的一个罢了。
祝我永远的导师:健康顺遂,开心如意。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