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拼命的老板,死得越快
本文包含AI辅助创作内容
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彼得·德鲁克
最近和朋友聊天,提起不少想要在电商领域打造品牌的 “老派” 创业者,他们总是喜欢自我感动式的努力。
公司业绩下滑时,他们常带头加班,还号召员工一起。
可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往往让他们更快的陷入困境,最终只是感动了自己。
“老派” 创业者逐渐被市场淘汰,根源在于他们秉持 “快就是好” 的错误观念。
当下平台智能化进程加快,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老派” 创业者最常用的策略就是快速铺货。
但实际上,铺得越快,失败得也越快。
他们所说的快速依我看就是对现有资源的过度压榨,靠高压团队制度榨取员工体力,以此来追求较快的周转速度,所以很多这类创业者的公司都位于人力成本低的城市。
在整个业务链条里,电商公司只是其中一环,“老派” 创业者再快也只能在自己的环节里加速。
这本质上是难以解决的系统性问题,像平台规则、供应链失控等其他环节的因素,他们根本无法掌控。
大品牌能凭借自身构建的系统和资本力量介入这些环节,但 那些“老派” 创业者做不到,他们还没有参与核心环节博弈的资格,而现在他们最该思考的是,在无法控制其他环节速度的情况下,如何生存。
这里插个广告,其实没必要困在被动受制于人的僵局里,我们专注独立站业务,营销枢纽也许能帮你破局,它以数字化官网为核心,整合了从内容营销、多渠道分发到客户管理的全链路能力,不仅能帮你跳出平台规则束缚,自主掌控生意节奏,你可以网上搜索下,这或许正是 “老派” 创业者摆脱资源局限、掌握业务主动权的关键工具。
言归正传,很多快速失败的 “老派” 创业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习惯用自己的认知来做决策。
他们觉得供应链出货时厂家能按时交付,供应商出货认为制造商会按时交付,默认按运营团队的预期转化率来计算实际转化,忽略设计修改所需的时间成本......
但实际情况却是工厂使出浑身解数各种理由延迟交付,因为产品细节问题反复纠缠,广告投放后发现ROI负得离谱 ,商品缺货造成店铺权重直转急下,设计师又做不出满意的作品,不断返工修改......
既然控制不了时间,不如去接受这种情况。当然,这里说的 “慢” 不是比谁效率更低,“慢” 只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
“慢” 本质上是为了能精准掌控自身业务,同时观察竞争对手快速行动背后的漏洞。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做产品就不再是追求哪个产品出货最快,而是要打造产出高、生命周期长的产品。
那该如何用 “以慢打快” 的方法来构建业务模式呢?
首先就是按最不利情况确定资金周转时间把工厂延迟出货、运输时间、销售时间、平台结算等因素都算进去,得出最长周期,用这个周期来确定资金回笼的时间。
然后就是不追求单品毛利率,关注年回报收益,不怕周转慢,就怕不赚钱,毛利率高的产品不一定就真的能盈利,卖不出去的话,毛利率再高也没用。按照这个思路,反而能避开那些追求速度的竞争对手,只要年回报收益超过市场平均值 1.5 倍的产品,就可以去做。
第三是选择产品生命周期长的产品,我认为产品生命周期长的产品有这些特点,有较大的溢价空间,消费者重视视觉感受,稍微提高一点生产批量成本,就能极大提升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感知,这样的产品,卖家才有操作的空间。
最后就是构建自身产品的溢价能力系统产品能不能溢价,其实取决于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当时情景、感受、视觉的综合评价,和成本并非强相关。
所以,需要根据自己公司的资源配置,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溢价标准操作流程(SOP)。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