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首次提“低端产业”:不能退出 不许外逃!
别瞎折腾了!高层为“低端产业”指明了方向。
5月5日,中央财经委召开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什么意思?
传统产业可能会被当作“低端产业”,但是我们绝不能让它简单地退出,更不能让它外逃出去,而是推动它转型升级。
注意,这是高层首次提及“低端产业”,首次为“低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过去有一种错误做法,过于推崇“高端产业”,过于鄙视“低端产业”,甚至把“低端产业”当作洪水猛兽看待。
至于原因也容易理解,毕竟谁都想标榜自己“高端”,谁都想标榜自己“先进”,我这里的产业高端了,显得这个地方就“高端”,就会被人高看一等。
当然也有一些所谓的学术理论支持,比如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即避免因薪资上涨,失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法与低成本生产的他国竞争。同时,又没有发展高端产业,无法进入高附加值市场。
所以,从上到下大家都众口一致地赞成,发展高端产业。
事情发展到最后,低端产业就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连高端产业被卡脖子,受制于人,这锅也应该由低端产业来背。
“因此,必须淘汰低端产业,“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不仅不担忧,还应该拍手叫好。”
这个观点非常流行,但是大错特错。
首先,把“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对立起来,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这次中央财经委会议上,专门强调了这一点,“避免割裂对立”。
因为“割裂对立”必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大家都习惯听产业升级,习惯讲全球产业转移的故事。
比如,去工业化使得欧洲和美国国内的部分产业和环节转移出去,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然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转移到中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先进国家这样的选择保留了产业链上的高端链条,即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价值增值高、利润丰厚的环节,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但是,最近十几年,欧美淘汰落后产业的副作用也逐渐放大,即“产业空心化”。
反映在数据上就是,制造业的产出、行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的下降。
现在,鼓吹淘汰“低端产业”,鼓吹转型升级的某些省份,产业就出现了断层,“低端产业”被赶走了,“高端产业”也没发展起来。
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只能不断借债发展,现在债务难以为继,处于爆雷的边缘。
其次,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产业划分为“高端”和“低端”,这种划分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就问一句,什么是“高端”,什么是“低端”?
凭人均单位产值?那烟草行业属于最高端的产业,人均产值高达646万元,位居所有产业首位;通信计算机行业才126万元,根本排不上名次。(注:数据来源wind,数据统计时间为2018年)
凭研发投入和专利,培养人才?中国建筑每年研发400亿,注意,是每年,单位是,金额400亿。建筑行业是常规意义上的“高端产业”吗?
现在央国企搞的这些研发和专利,真正有用的有几个?又有多少是为了骗税收优惠,骗财政补贴的?
其实,我们在4月24日文章《史上最难就业季 ?别让“低端产业”跑了!》中讲了一个道理:从就业的角度看,不能让低端产业跑了。
我们通常意义下的“低端产业”,实际上就是面向大众消费的制造业,比如纺织业、服装、皮革、家具等等。
单位产值低,意味着什么?相同的产值,需要的工人就越多。
全是“高端产业”的社会,宏观繁荣之下必定是大规模微观个体没有工作。
特斯拉无人工厂人均产值高达1066.3万,相比之下服装鞋帽行业人均产值仅为52万元。
同样是5000万产值,服装鞋帽行业能吸纳100个人,特斯拉只需要5个人就完成了。
现在搞产业升级,把服装鞋帽产业全部取消,都搞特斯拉无人工厂,经济规模虽然没太大变化,但是剩下95%的人咋处理?
95%的人失业,哪个国家承受得了?
如果还不能理解,再思考一下,我国早就具备了,大规模农业机械化操作的条件,但是为什么没有强推下去呢?
从生产效率角度看,我国当下的农业模式,效率绝对排名倒数第一,农业可以说是绝对的低端产业。
如果说要淘汰低端产业,那么也应该大张旗鼓地淘汰农业,应该把土地全部建造成工厂,高科技园区。
18亿亩耕地红线,还守它干嘛?
大家也看到问题所在了,“低端产业”不仅仅关于效率,更关乎“安全”。
全球化大浪潮时期,全世界范围内,资本、劳动力等流动成本很低,此时“效率”优先级高于“安全”。
世界是平的,大家的选择都处于“效率”角度考虑,谁效率高,谁成本低,就选择谁。
当下的国际环境啥样子?逆全球化,以邻为壑。此时,“安全”优先级高于“效率”。
企业的选择也不再“经济”,很多决策都貌似违反“经济学规律”,根源就是,当下决策的出发点就不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益,而是为了“安全”。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产业链并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在大而全的基础上,有自己绝对优势产业。
我们制造业的优势是什么?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如果淘汰“低端产业”,把“低端产业”转移到东南亚,硬生生地把“全部工业门类”丢掉几个,这不相当于自废武功吗?
举个例子,口罩生产算不上高端产业吧?客单价这么低,产业附加价值也不高,而且市场空间也很小。
我们能淘汰口罩产业链条吗?肯定不能啊。
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的工业门类,化工、纺织、机械、电子等产业一应俱全。
也只有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口罩产业链和供应链,这才能够让我们短时间内建立庞大的口罩产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度过了困难时期。
如果我们早早地把口罩产业中某个环节,比如纺织业,淘汰出局了,那么这三年疫情时期,我们付出的代价恐怕得再翻几番。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当下的问题,不是产业高端、低端的问题,而是一个都不能少。
绝对不能把传统产业,面向大众消费的产业,低附加值的产业,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更不能放任它们外逃出去。
最后驳斥一个观点:由于中国人工成本上升等等,低端产业转移出去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学规律。
从理论上说,没错。
从实践上看,企业决策并不只看人工成本,还有其他成本,还有生产效率、产业配套等等。
而且,随着全球贸易壁垒不断提升,世界不再是平的,每个局部都会形成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这给“低端产业”留下了生存空间。
论人工成本,美国的人工成本远高于中国吧?美国的人工费是中国的8倍,为什么曹德旺还选择在美国建厂呢?
一方面,从综合成本看,美国更低;另一方面,需要美国这个市场。
所以,我们绝不能说,现在中国人工成本高,就可以放任“低端产业”外流,我们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降税减费等措施,降低综合成本,留住“低端产业”,帮助这些“低端产业”提高效率。
另外,经过“产业空心化”,实现产业高端化之后,美国什么态度呢?寻求制造业回流。
众所周知,美国出台政策,比如《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等等,吸引“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端产业回流美国。
大家不知道的是什么?美国寻求的是,所有制造业都回流美国,不仅仅是所谓的“高端产业”,也包括所谓的“低端产业”。
科尔尼《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报告显示,根据对美国制造部门高管和CEO的调研,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超过80%的企业制定了未来三年内至少回流部分制造业务的战略。
注意,是对所有行业调研后,有超过80%的企业都计划回流或者正在回流美国。
这些行业,不仅仅全是高端产业,也包括一些所谓的“低端产业”,比如食品与饮料、服装与纺织品、家具、玩具等等。
总结一下:
1、我们不能把“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割裂对立起来,“腾笼换鸟”的思想大错特错。
割裂对立的结果通常是,“低端产业”被赶走了,“高端产业”也没发展起来。
2、认为划分“高端”和“低端”产业,只会让更多人和公司骗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3、“高端产业”代表一个社会的未来,“低端产业”却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在,能够吸纳最多的就业。
4、逆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安全”优先于“效率”,“低端产业”不能退出,不能外逃。
谁知道未来还会出现哪些幺蛾子,谁知道会因为缺少哪个“低端产业”,我们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