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青少年多借钱 大佬们操碎了心
不一样的巨头 一样的目的
雷军、周鸿祎、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王兴、张一鸣、程维、携程、微博曹国伟、趣店罗敏……这些中国互联网巨头们竟然都有一个共同的业务——猜的到吗?答案是:放贷款。
是啊,别看他们为做手机、做搜索、做社交、做电商、做酒店、做O2O争得面红耳赤、兄弟反目。但是放贷,也只有放贷,才是中国互联网大佬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度小满从百度独立运营仅仅1年时间,累计放贷超过3800亿。而百度上市公司2018年度营业收入也才1022亿元。不过,大到马云化腾李彦宏,小到趣店乐信拍拍贷,没人会说自己是放贷的,大家都说自己是金融科技企业,自己做的是——“科技输出”。
普惠金融的幌子 高利贷的本质
消费金融是最近几年突然兴起的概念,又常常和“普惠金融”混合在一起包装兜售。在这个如火箭般蹿升的过程中,中国消费金融占GDP的比重如今突飞猛进到8.5%。但是更致命的是,借款人以年轻人为主力。
消费金融的利率即使在合规的前提下也高达18%-36%,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实体经济的毛利率。如果真有人借互联网金融的贷款来周转,显然是饮鸩止渴。
被提前消费压垮的年轻人
中国肯定不是全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但我们却是年轻人负债最重的国家。
凌晨5点,武汉的一个廉价旅馆,25岁的硕士毕业生罗正宇写好便签,第三次爬上楼顶。这一次他没有回来。第二天被发现时,一根白色登山绳悬挂着他早已冰冷的身体。
澎湃记者的调查发现,在此之前他不仅每个月都在还花呗、借呗,手机里还装着13个网贷APP。消费金融的特点是没有抵押,办理方便,单人授信额度小,聚少成多,最终是区区5万,压垮了这个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孩子。
融360做过统计,互联网金融的借贷者,90后和00后相加占比53.05%,超过一半。在这份调查中,近三成用户以贷养贷,5.44%的用户已经资不抵债。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去年年底就说过,借助于新金融科技,使得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个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可以理解,这代孩子就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巨头要把流量转化为收入,他们当然首当其冲。
迷一样的逾期率
某家信托公司,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涉及700多条借款纠纷,翻翻判决书,绝大多数都是金额20万以下的小额贷款。就是因为参与了消费金融的盛宴。
这些年每一家从事消费金融的科技公司,都宣传自己贷款的违约率如何如何低。其实这个M3(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的占比)并没有什么意义。银行的坏账呆账核销有着严格的管理办法,从申报、界定、取证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银行的不良率相对可信。但是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因为不受监管,出现坏账可以自由回购、核销,M3想做多低就能做多低。反正底层贷款利润高,随便玩儿。
科技向善 善在何方
马云提出新零售,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叫做“抢夺心智”。不妨把处在那个犹豫要不要借钱的境遇看成争夺心智的战场。
总有一个理智的声音小声说,“不要借钱,借钱不好”。但是扑面而来的信息告诉你“笨蛋,你有20万额度!”,“有免息期呢~”,“三年后年才穿上今天喜欢的裙子有什么意义?”,高端餐厅、豪华游艇、私人飞机、俊男靓女都在向你暗示着:借!借才是美好生活。
高墙和鸡蛋,我选择站在鸡蛋这一边,尤其当这群鸡蛋还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人。他们既没有专业能力辨识消费贷款高达36%的真实利率(这还是合规前提下),又没有社会经验准确评估自己的未来收支。
要赚钱的时候,把自己当金融公司;要负责任被监管的时候,就说自己是科技公司。这套玩法,但是再这样放任下去,风险就会通过助贷,蔓延到了整个中国的金融系统。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何出发。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