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软件2B应用转换思维,“监控思维”该淘汰了
“监控思维”已经被新一代的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抛弃了,企业管理软件/2B应用若是还抱着“监控思维”的话,其产品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对于管理软件厂商来说,有一万个理由讨好客户,揣摩企业管理者们的心思,把企业管住,把员工看住,把业务和流程控制住。没错,客户就是上帝嘛。其实,心里想的是购买决策者才是上帝。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在商言商,企业软件To B应用的购买决策者是原来一直就是企业管理者,而不是软件的具体使用者。这种错位软件厂商很纠结,产品(应用)功能设计照谁的需求(心思)去做?
如今,技术和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企业组织的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管理思想、方法和管理工具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新兴互联网类企业的涌现,企业管理者们的管理思想正在发生变化,尝试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2B应用管理软件的“监控(监工)思维”方式应当抛弃了!
企业管理软件理应是企业客户整体特别是企业中人的赋能器、工作支撑平台,而不应该是监控器,监工、“工头的量尺”。
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软件客户的购买决策人——企业管理者们真正需要的已经不仅是监督管控,需要的如果不改变“监工思维”方式,企业管理软件可能短时间里讨好“近视的企业主”,长期地看,能用“量尺”管理的工作将迅速被机器/机器人所取代。
阿里钉钉以打卡考勤为抓手的做法是反人性的,也是反社会-科技潮流(趋势)的,将其称为一种工作方式,其实是其产品设计理念中“监控思维”的反映。
2B应用(软件)就应该应用为王。
人们之所以要朝九晚五,赶路塞车涌向工厂、车间、办公室,实在是万不得已。因为在通讯沟通不普及的没有互联网时代,人们只有“同时共现”于某个特定的地点才能上地(干活)、上机(操作)、上班(工作),才能协作——一起工作,在同一个生产线、同一块稻田里协同工作。
今天,通讯、互联网终于普及,正如德鲁克所分析的那样,互联网消除了距离。人们终于可以移动互联,泛在地协同工作了,every-time,everywhere,everyone,钉钉却说,我要“盯住你”(钉一下!),要考勤。残酷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工作,要么由机器来做;要么在哪都能做。人们已经逐步地不需要因为工作而移动自身了。
钉钉不行的原因,迫使它必须继续进化
管理者们对现代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的视而不见,和对工作文化变迁的导控的盲目自信,并最终导致了自欺欺人和欺人自欺的后果。工作文化的变迁,有深刻的社会和自然驱动原因。技术革命为新工作方式的采用和新工作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新工作方式和文化的追求则出自于工作者的本能诉求。这是出自于生产力解放的方面,而不是出自于生产方式调整即管理的方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应该相信群众的力量,而不是管理者的愿望。
现实中我们也已经看到:企业都已经发展成为虚拟的社群化企业,在企业当中有核心决策群,有影子总群,有个专业子群,各个项目群,各机构部门群,甚至种种职能群。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群集”。
钉钉也不是没有市场,但那可能是时代的“剩宴”,剩宴!
其实有多少种管理者,就有多少类型的企业。强管控和较强管控型企业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有,并且常常会占据企业总数的相当可观的分数。所以钉钉是有市场的,相当可观的市场。甚至软件开发类的创新型企业都会被钉钉的协作和平台优势所吸引。我熟悉的一家专做银行系统软件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就舍弃多家管理软件的方案选取钉钉作为其办公和运营管理平台。并且在这个原本还没有宜搭低代码平台的时候,就以钉钉为平台自主开发了好几款业务应用软件。为此投入开发费用就有数千万元。这个数额与购买协同办公平台数万、数十万大型国央企一、二百万的花费可不是一般的差额了。
对钉钉不利的消息
同样是这家高科技企业的老总,在了解了字节跳动的飞书平台以后,突然如开了天眼一般,看到了一个业务系统搭建的新世界。特别是见识了智能多维表格之后,直接认为这简直就是完备的低代码搭建(开发)平台的干活儿。于是不顾一切地放弃了在钉钉平台上几千万元的研发投资,决定全面向飞书平台迁移。
不是不能做考勤这件事,而是做这件事要获得什么结果,其实——
组织(企业)需要的是组织和管理员工的工作及其成果,而不是员工的时间和肉身!
“监控思维”决定了你的软件,系统、平台或应用,终究不会成为企业刚需的生产力软件、效率工具或者工作平台,这对于企业而言是生产资料、生产力。这才是企业愿意花钱的产品,是无论如何都要投入的。
如果做不成生产力软件、效率工具或者工作平台,你就很难直接为工作者赋能、为工作赋能,即使企业购买配置了员工也只是“被迫使用”,打卡、登录一番而已。
“监控思维”决定了你只能做的事情,就是管理软件,愿意的话也可以叫管理平台。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管理软件也是企业组织的管理需要。如果企业组织足够复杂,业务也够得上复杂,有一个管理平台也不是不好。毕竟中国企业组织管理思想上,行政管理的意味还是很浓厚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很少部分企业才能脱颖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或数字化企业。
这就是说企业管理软件(应用)的市场空间还足够大,延展时间也还很长。如果管理软件厂商,勇于面对现实和变化,创造性地革新企业管理方式并研发出适应新兴企业管理需求的管理工具,这个市场就是可长尾发展的。
其实,在企业组织中还存在着一个“管理软件”或“管理平台”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在生产力平台或工具、业务系统、沟通协作和工作管理之间的连接、协同、运营的整合工作。这是组织运营管理的刚需,多种系统应用都边缘性地在部分满足这种需求。这是没有“趁手的兵刃”(好用的管理软件产品)才使得这样的需求没有大规模地显现出来。这话其实是说给出去业务系统ERP之外的用友、金蝶、致远互联、泛微、蓝凌、枢纽云等管理软件厂商们听的。
当然,企业管理软件走到这一步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移动互联数字智能时代到来之际,企业的组织形态、结构和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本质行的改变,企业管理传统的管理思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思想、管理学、管理方法和工具还没有来得及做出相应的革新。在此理论指导之下,在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手里自然不太容易出现与新型企业形态相一致的管理工具创新。
我讲这一段话绝非故弄玄虚或者耸人听闻,看一个事实就昭然了。虽然传统管理软件厂商们都不太愿意明确讲话,但事实上飞书、企业微信、钉钉这类原来我们只认为是沟通协作工具的平台正在坚定不移地渗透和替代着OA、协同办公、远程办公、协同平台、协同管理……为名的企业应用市场,有些新兴的企业甚至直接认同企业管理平台就是微信(QW哈)、飞书、钉钉这几家了。
这个现实情况,其实恰恰向企业管理软件揭示了产品创新设计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向——工作组织和管理。两这个话题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