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为理想主义做点事儿
气候异常,全国仍有多地还在炎热酷暑中煎熬。尽管如此,但秋天,还是一天一步地来了。
秋天来了,秋天总是关于回忆。
年初,一名外卖骑手,被导航带入逆行的歧途。置自己与行人的安全不顾,仅仅为了铜板几块。
315之前,走进一家白酒体验店,店员声称这款酒能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抗衰老、保障男性勃起功能。当众撒谎,无非为了碎银几两。
劳动节那天,一位大厂副总裁说:“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你可以辞职啊,我秒批。”后来她自己离职了,可能是秒批——信奉丛林法则的人,也会沦为权势的祭品。
……
有很多不好的回忆,它们本不该属于金秋的蓝天白云。
亚当·斯密说,人性是自私的。很多人记住了。
但亚当·斯密还说道:人们出于利己的动机,做出了利他的行为。
以利己之心为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准则,市场长盛不衰。人们各取所需,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这才是商业的应有之义——商业向善。
关于这一点,仍然有很多例子。我们看到:
有的企业以“碳普惠”为抓手,在荒漠中找回退化的草地,也创造新的就业,帮助农牧民转型护林员。
少了4毫升就不是600毫升,有的企业在包装水瓶身上印着“596”,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实体商超面临行业困境的今天,仍有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慷慨输出经营模式,协助友商调改门店。
……
不必否认,市场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我们依旧去市场上交换需求,无论是一杯奶茶,还是一本书。
市场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必须承认,那些缺乏市场的地方,人们面临温饱的挑战。市场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不坏的。
市场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但我们得知道,市场的毛病恰恰悖逆了市场经济的经典理念——中学课本里有一道多选题: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A.平等性 B.竞争性 C.开放性 D.法制性。
答案是ABCD。
市场的所有毛病,皆因不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980年7月,上海首批放开万家个体工商户。随着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没有想象中强大,总有难以承受的负担让公职人员疲于奔命。
而市场的力量是内生且无穷的。面对市场的毛病,不如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的问题。20年前——正好20周年——联合国首次提出ESG概念。
三个外文字母,ESG经常让我们误以为高深。但仔细想想,ESG早已深入日常,包括每个人每天都能见证的商业行为。
E是环境。
环境表现差的企业,放任百草枯污染蔬菜和土壤,任由挥发性有机物飘向周边居民区,纵容浪费,甚至没收居民冬季调低暖气温度的权利。
环境表现好的企业,把风电、氢能当作投资机遇,使用可降解材料包装产品,研发更节能的空调和电饭煲。
S是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表现差的企业,迫使员工“自愿”加班,涂改食品生产日期,出卖客户的身份证信息和电话号码。
社会责任表现好的企业,自觉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按时支付货款并从不压榨供应商利润。
E是企业治理。
企业治理表现差的企业,高管贪腐,以贿赂手段盗得订单,通过内幕交易窃取股民利益。
企业治理表现好的企业,定期给中小股东分红,女性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每一次海外投资都恪守当地法律。
韩国首尔的一场“妇女节全国劳动者大会”上,人们呼吁男女平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特征不必改变,但不能为了盈利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甚至,是否应该像亚当·斯密所说,人们想实现利己的目的,就得先做利他的事情?
理想并不停留于想象。
今年,欧盟正式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对在欧盟运营的大型公司(无论总部是否在欧盟境内)施加尽职调查义务,涉及实际和潜在的人权与环境负面影响,适用于公司自身、子公司以及其供应链上的商业伙伴。
寻求理想的经济社会,只需抓住产业链龙头,让头部企业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将ESG理念沿着链条一路传导。
就像一家汽车制造商为实现低碳目标,会要求上游的油漆厂也要节能减排;油漆厂为获得更多订单,就不断研发更具节能效益的生产工艺。
大企业的破坏性很大,一旦向善,建设能力也更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就是ESG。
ESG关于碧海晴天,关于一袋大米的安全,关于下班后不必接听工作电话,关于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关于免受店大欺客的窝囊气,关于我们做出的每一笔合法交易,不必担心上当受骗。
虎嗅和虎嗅的朋友们打算做一张ESG榜单,将那些具有道德感和使命感的企业纳入其中。
这张榜单可能不完整,更不可能完美。但我们希望这些上榜企业,被消费者注意到,被经营者注意到,被公权力注意到——让我们购买它们的产品,与它们缔约合作,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关于理想主义的那点事儿——在这个秋天,让所有的理想主义,建立在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地基上。
具体情况如下:
继2023年首度推出“可持续品牌典范”榜单后,虎嗅从2024年9月1日起,启动2024“可持续品牌典范”榜单评选——这是一次接力,也是一次重新出发。
除了总部设立在中国的上市公司,新榜单评选范围扩大至在华外企,也取消了上市的门槛。为了能对企业的审计、认证、治理架构、合规性等均作出专业评价,评委团集齐了来自毕马威、清华大学、SGS、金杜、贝恩、香港大学、北京师大等全球顶级机构和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我们还组建观察团,对评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进一步提升榜单公信力。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