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用人所长」| 创思享
所谓优势,就是在某个领域在任何情况下,总能取得趋近于完美的成果。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只有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结果是既完不成任务,又缺乏有效性。
所以,管理者要用人所长,这是一个组织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本期,我们根据德鲁克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作精华读书笔记,将分享管理者用人之长的核心要义。

有效管理者:
关注人的优势,不会期待完人
对于领导者来说,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知人善任。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什么为基础。他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发挥作用,那么他只有受到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结果是既完不成任务,又缺乏有效性。
所以,管理者要用人所长,这是一个组织有效性的关键,也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一项基本素质。

管理者“用人所长”的四个关键原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该怎样用人,才不致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呢?德鲁克认为,有下面四个原则:
原则一:合理的职位设计,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绝不会设计一个“不可能达成”的职位;换言之,不会设计一个“常人”不可能胜任的职位。
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就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将自己管辖下的职位,都设置得合情合理。一旦发现某职位设计不当,他会立刻重新设计,而不会去设法寻找天才来担任,他知道组织的好坏,不是由天才来验证的。
只有“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原则二: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
合理且要求严格的职位,对有才干之人,才有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
然而,许多大型组织,却与此背道而驰。它们的职位设计过于具体,看起来似乎非要经过“特殊设计”和“特殊加工”的人选,才能达成职位的要求。殊不知我们所能找出的人选,都是普通人。
而且职位的要求,往往会随情况而变动,甚至变动得非常剧烈。于是,一位本来“绝对适合”的人选,可能忽然间完全不适合这一职位了。只有把职位设计得涵盖较广且要求较严,才能使人在情况有所变化时,能适应新的需要。
对于初级的知识工作的职位,这一原则尤其适用。尽管一位新人的能力不高,但他出任一项职位后,应该使他能有发展的机会。一位知识工作者在初任某一职位时,其职位的标准,应能作为他日后发展的引导,应能成为他衡量自己、评估贡献的依据。
凡是最能充分发挥其长处,而且最受到挑战的人,他的工作肯定最起劲,也肯定最能有所成就。而对工作不满的人,大都会埋怨:“他们没有让我充分发挥所长!”
如果职位涵盖范围太窄,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他自请离职,便是很快地变成了“老油条”。
正如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所说的:“最有效的激励,不是加薪升职,而是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和意义。”

来源:unsplash
原则三:先考虑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也就是吉姆·柯林斯一再强调的“先人后事”原则。
企业内部许多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领导层对他人和团队的认知不清。
很多有效的组织,会广泛采用测评来精准识别人才,特别是知识工作者和重要的管理岗。其目的,就是帮助领导层在决定某人是否适应职位前,先对其有全面深度的认知。
通过识别,领导者可以发现并识别员工的潜在优势,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潜力,让团队互补、形成合力。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原则四: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要说人的能力,就必须具体到能不能完成任务。他们不喜欢笼统地说某人是个“能人”,而只会说某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方面是个“能人”。这些管理者总是结合具体任务来寻找别人的长处,以达用人之长的目的。
这也意味着这些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问题。不管是谁,如果他在任用一个人时只想避免短处,那他所领导的组织,最终是平庸的。
当然,容人所短并非完全不顾一个人的弱点。在弱点可能影响这个人充分发挥长处时,就要考虑管理这个人的弱点。但领导者所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工作和职业机会,来帮助这个人克服弱点。
团队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负有责任,也掌握了下属前途发展的权力。用人所长,不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对下属的道义责任,是主管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
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应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事的道理:他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
组织必须为每一位成员服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所短。

有效管理者,不仅用人所长
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哈佛大学泰勒教授和其团队,通过研究那些在全球 500 强任职的关键高管和优秀企业的创始人,总结出一个可以让所有人学习,并能有效提升其领导力的模型:卓越领导者SHARP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了优势(Strengths)、健康(Health)、专注(Absorption)、关系 (Relationships)、目的(Purpose)五大要素,我们称之为“ Sharp 模型”。我们注意到,该模型的第一要素,就是“优势”。

来源:《高效的方法》(SHARP模型)
有效的管理者,对于本身的工作,也同样要从长处出发,使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
任何一个团体,其行事标准都取决于领导层的表现。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会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所长上。他们会顺应自己的个性特点,不会勉强自己。注意的是自己的绩效,自己的成果,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来。
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并专注自己的优势,你才可能做出真正卓越的表现。历史上,很多卓越的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显著短板,比如撒切尔、甘地、拿破仑等等,但他们身上的某个方面却又表现出超常的天赋。正是将这些天赋发挥到极致,帮助他们取得惊人成就。
想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掘属于自己的、能发挥出自己优势的领导风格。如果你屈从于一种与自身不相符的模式,就永远也当不了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而是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让各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正如德鲁克所说:“唯有依靠优势,才能真正实现卓越,人不能依靠弱点做出成绩,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来源:泰普洛领导力(ID:Taplowleadership),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