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抛弃“贤惠”,男性“去责任”化,结婚率与生育率将何去何从?
2025-05-09 23:04:45
·
猫宁有话说
·
猫宁
过去,“贤妻良母”是对一个女人至高的评价,可是现在的90后、00后,却认为“贤妻良母”是一种诅咒。短短几十年时间,女性群体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会引起不同思想认知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摩擦与矛盾,甚至于不可调和。
过去,“贤妻良母”是对一个女人至高的评价,可是现在的90后、00后,却认为“贤妻良母”是一种诅咒。短短几十年时间,女性群体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会引起不同思想认知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摩擦与矛盾,甚至于不可调和。父母对子女婚育观念的不理解和着急、催促;性别之间的不尊重、谴责、互相厌弃,都在告诉人们,现代人群的思想分化已经到了非常显著的地步了。要求女性既要符合传统功能、又要与现代能力结合的男性,与逐渐抛却三从四德、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现代女性,中间似乎横亘了马里亚纳海沟,已经无法再惺惺相惜产生爱情了。这两类人将渐行渐远,如同两条各自为政的平行线,再无相交的可能性。这么一来,似乎婚育的群体只能在两类人中间产生,一是双方观念趋于传统一致,男人乐意养家,女人愿意付出;二是合作型选手,男女强强联手组合家庭,没有谁付出更多,分工明确,把家庭当作公司好好经营。显然,保持旧有传统观念的人在日趋减少,那么第一类人就会减少,也就是乐意养家的男人减少,愿意对家庭全身心付出的女性随之减少。造成第一类人组成的家庭越发稀少。当一个男人不愿意(或被迫不能)以一己之力养家时,意味着女性必须从家庭中脱产,走出门去工作,也就必然无法全身心对家庭贤惠奉献,这是二选一的问题,根本不是平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工作与家庭如何平衡”,本就是悖论,对于男性来说不存在选择,对于女性来说必须二选一,8小时给了工作就不可能给到家庭,也就很难做到别人心目中的贤惠。那就只能在第二类人中延续婚育功能了,但是经营公司的能力并非人人具备,需要智慧,懂得平衡,公司的走向及财务管理、各项决策,都需要合伙人有远见,有精准判断力。而上对下的教育,是最难的,对公司合伙人的人格特质,稳定度,人性,智慧,都有高要求。综上,公司合作型的家庭,婚育,依然具备不小的门槛,如果真心对生活质量、幸福有一定追求的话。不过,以国人如此进取拼搏的精神来看,个人进步提升非常迅速,第二类婚育模式将成为主流。尽管目前离婚率不太好看,合作经营公司成功的不算很多,中途合伙人散伙的比比皆是,也说明家庭这个公司的经营难度不小,门槛不低。未来的家庭,普遍将会是女性抛弃一定的“贤惠”,分担出时间精力给自己的工作,一样赚钱养家;而男性需要承担起部分家庭责任,这样婚姻会过得更加稳固和谐。如果男性依然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认为只要赚钱就行,对女性坚守农耕时代“贤妻良母”的要求,这样的观念之下,婚育率无解。还想要女性“贤惠”、“贤妻良母”的得醒醒了,这俩大特质需要金钱和时间供养维持,贤妻良母是精英男性的标配。下面从日本开始阐述,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现代女性纷纷抛弃了“贤惠”。日本女性在历史中处于被忽视、压迫的境遇,她们的命运只能由别人决定。日本明治以前,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四妇,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其中妇德最受重视。如《女大学》中,通篇强调女性作为妻子和儿媳的道德,强调对公婆的顺从、孝顺,对丈夫的服侍。日本女性存在的意义,仅被限定在妻子和媳妇的角色上,江户时期妇女说白了就是繁衍后代的工具。日本女性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工”方面的教育,由母亲来承担,对儿子的教育则完全由父亲来承担,在知识和礼节上,对儿子的教育是父亲的重要职责。这一点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子不教,父之过”有所雷同。如今有些男性连这一点责任都甩给女性承担了。“父爱如山”、“爸爸去哪儿了”,只要求女性保有“贤惠”,却不要求自己“贤明、豁达”。后来,明治维新大力建设近代化国家,需要培养新的近代国民,因此日本和国民非常重视教育,在对女性“贤妻” 的传统要求之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内助之功”和“良母”的要求。不仅要求妇女孝顺公婆、伺候丈夫,还首次将教育孩子、操持家务、管理家政的责任全部赋予了女性。这样的思想被根植于日本女性脑海中。当时日本已婚妇女理想是:做一名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丈夫的贤内助。我们明清时期的《女诫》与《内训》,也将女性价值与持家育子牢牢捆绑一起,男主外,女主内这种规训,通过戏曲、说书广泛渗入民间记忆。当生产关系被翻天覆地重新构建时,诞生于农耕时代的女性“贤惠”标准,便无法再行维持下去。女性不是神,她们的一天也是24小时,工作与家庭一起,只会透支女性的生命能量。一个“贤妻良母”,一个“母爱伟大”,将女性置于虚妄的神坛之上,让无数女性被一道无形的道德符咒牢牢捆绑,在自我与妻子、母亲的职位上辛劳坚持,最终收获8个字的口头夸。哪怕她们婚姻根本不幸福,甚至分崩离析,工作家庭两头拉扯,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孩子还可能教育失败,最终也就工作带来的一点收入颇感欣慰,因为可以活着。现在的95后姑娘,婚前协议里会明确写明:没有优渥的经济条件,没有足够的保障,绝不做全职太太。不是爱情变质了,而是现代职场女性的时间成本高到离谱。怀孕生子几年下来,工位早被别人替代了,因为怀孕直接被裁掉的也不少,如果没了收入,再闹个离婚净身出户,该怎么办?难道像新闻里的母亲带着孩子送外卖吗?现实摆在眼前,谁敢把赌注全部押注在“贤妻良母”的记账牌上?你看那些幸福的、过得不错的家庭,其实都有相似之处,普遍男性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部分责任,比如接送孩子、教育、家务等,且情绪稳定,豁达开朗,擅于沟通。女性在工作之余,由于家庭事务减少了,可以心情轻松面对丈夫和孩子,家庭氛围与教育就会好太多。而双方都工作,意味着家庭收支平衡,稳妥,结余,全面正向循环。尽管婚育率持续走低,意味着旧秩序的瓦解,新秩序的形成,这里面已然有解。不管科技怎么发达,世界如何变迁,作为人类,有这副肉身存在,就免不了七情六欲。之所以人还存在于地球,是因为人类存有的爱和无私并没有灭绝,压制还是唤醒,必须选择唤醒,因为这是希望的火种,也是幸福的指明灯。只要心中有爱,也懂得识别人与人不同,从恋爱开端便把好关口,选择那些心中有爱、有智慧、懂承担、会解决问题、不把所有家务劳动甩给女性的男人们;选择那些善良懂爱、会体贴、有着聪明大脑的女性,才是新式婚姻的优选。文章只是猫宁姐的一点个人看法,水平有限,可能存在偏见,不代表绝对正确或错误。观点不同没必要争论,求同存异就好。文章只是当下的静态看法。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