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促推动中国为“超大体量消费大国”
中国经济转型:从出口到消费驱动的变革之路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以及多国对其巨额出口的抵制,使得中国过往依赖出口驱动的高速增长经济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难以为继。多数分析师认为,中国或需经历数年的增长放缓,并同步实施改革,以释放庞大消费市场的潜力。然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6月25日出席天津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发表主旨演讲,展现出中国对高速增长与改革提振消费两者兼顾的信心 。
中国经济现状与目标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到5.4%,官方设定的全年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首季达51.7%,这一数据彰显了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步提升。李强表示,从主要指标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二季度将持续向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继续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消费驱动转型的趋势与潜力
李强指出,中国经济正向消费驱动转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消费升级需求十分旺盛。目前,中国政府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致力于从制造大国成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这无疑将为各国企业开拓广阔的增量市场。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曾发文称,中国经济如今是由国内消费推动的,在2015年以来16个季度中的11个季度,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还在全球奢侈品、汽车、家电、手机和烈性酒等市场占据30%以上份额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多,城市消费者在可自由支配支出上的占比提升,这些都体现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活力与潜力。
国际视角:机遇与挑战并存
华侨银行亚洲研究与策略主管谢栋铭向《联合早报》指出,李强的表态向全球释放积极信号。中国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既能稳固自身经济,也有助于缓解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不平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美国“去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空缺。不过,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宋林和经济学人智库(EIU)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受访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是长期战略目标,需数年推进,难以一蹴而就。当前,中国在提振消费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社会上“降本增效”与“内卷”氛围压抑居民消费意愿,现行税收制度以鼓励生产为主,对消费激励不足。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和瓶颈,若无法有效激发消费潜力,国内经济循环难以打通,在国际竞争中也将处于被动。美国强大的全球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强劲购买力,中国若要成为全方位大国,提升自身对全球产品的购买力十分关键,但这需要中国进行深层次经济改革 。
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面临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机遇。正如众多国际媒体和专家所关注与分析的,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中国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值得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联合早报》、美国石英财经网站等。
免责声明:本文所引用国际媒体资料及专家观点,旨在呈现多元视角和信息,不代表本文作者完全认同其所有内容。相关观点和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任何决策依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