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卖爆美国Costco,中国品牌反向逻辑火了!
旭日蛋品,一个神奇的卖蛋品牌。

出现在海外华人超市还不奇怪,但能水灵灵地入驻美国主流商超,属实逆天。
更逆天的是,这个品牌不仅卖进去了,而且据说“上架3天就卖断货”。
这让门主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倒反天罡的事件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品牌逻辑?
01.



02.
中国皮蛋是怎么
在海外商超走红的?
从公开资料来看,此次旭日松花鸭皮蛋的走红离不开三个原因:
渠道、内容和口碑。
事实上,旭日蛋品的皮蛋此前就能在美国各地的华人超市里买到,但其销量很少出现“售罄”盛况。
一切的改变,都是从入驻Costco开始的。

这就不得不提Costco在海外卖场的标杆地位了。
作为美国主流渠道,Costco不仅具有极强的单店营收能力,还因严苛的供应商审核体系,在当地主流消费者中有着强大曝光力和影响力。
一旦进入Costco货架,品牌就被自动贴上了“严选”“高品质”标签,也更易进入大众消费视野。
旭日蛋品的皮蛋就是因此被更多人看见的。

最先看见它的,是当地的华人消费者。
踩在年前节点上线,旭日蛋品很好地踩中了华人群体“乡愁”情绪,消息经社交媒体曝光后,引发众多网友追问地址,掀起第一轮热购;

随后,海外博主探店视频以及专业食品媒体的报道,进一步带火皮蛋销量。
相关评测以及如何吃皮蛋的内容分享,吸引了众多非华人消费者购买;
同时,消费热潮还带来了对产品的正向反馈,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后表示:“比中超(的皮蛋)好太多。”
如此,也引发了旭日蛋品皮蛋的口碑传播。
为什么会更好?究竟好在哪里?
门主在一篇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对比华人超市售卖的皮蛋,旭日蛋品在皮蛋产品的大小和口味上做了改良。
一是将单个鸭蛋的克重从常规的60g左右,提升到了70g以上;
二是在产品制作环节,采用了加入茶叶的古法腌制形式,并将腌制时间拉长到了120天,有效减轻了皮蛋中的氨味,大大提升了皮蛋口味,推动产品普适化发展。
03.
品牌出海新思路
如今,首批售空的旭日蛋品松花鸭皮蛋已经迎来补货,售价从之前的13.99美元,上涨到了17.59美元,但仍架不住流量和销量双狂飙。
旭日蛋品的成功出海,打破了“文化差异即壁垒”的固有思维,展示了将争议产品转化为流量入口的逆向策略。
这一案例带来的营销启示在于:
建立心智要借“市场已有认知”,而非“品牌固有认知”。
很多时候品牌无需从零培养用户认知,只需学会在已有话题中找到突破契机。
就像皮蛋的“恶名”实则是现成的市场教育,善加利用就能将“猎奇”转化为“尝鲜”动力,有效打开市场与声量。
品牌可以借助后续渠道升级、品质改良等方式,用产品力将文化冲突转化为购买力。
看似流量洼地里,或许就藏着下一个起飞风口。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