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DeepSeek后,CTO更焦虑了
技术部署只是起点,重塑AI生产力才是这场竞赛的生存关键。
开年,各个企业都在争相接入DeepSeek,初创团队在公有云上连夜调用API开发智能客服等轻量化应用,金融机构迫切采买DeepSeek一体机,各地政府则悄然在政务云上部署了DeepSeek……不同赛道的企业正以迥异姿态涌入这场智能升级的军备竞赛。
对于CTO而言,DeepSeek的惊人模型效果,无疑让技术从业者们振奋。但更多的CTO也开始焦虑:在企业大面积使用大模型之后,如何通过大模型加速自己企业的智能化升级?如何规划?如何投入?做什么方向?聚焦哪些业务场景?如何更新技术栈……
企业到底怎么在业务流程中用好包括DeepSeek在内的大模型?
在京东云看来,企业应用大模型将经历四个阶段,答案也在其中:
开始时,不管能否找到应用价值,企业都选择先让员工把大模型用起来,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处在这个阶段,将DeepSeek的部署作为首要工作。
随着通用模型使用的深入,企业会开始轻量化的尝试,首选就是智能体,部分企业已开始这一阶段的探索。
智能体应用深入后,企业会发现通用模型在解决企业专业问题上存在瓶颈,大中型企业就会利用自己的数据蒸馏垂直模型,这就进入了第三阶段,用垂直模型替换通用模型。
最后垂直模型强化智能体的能力,部分智能体就会成长为超级智能体,多智能体协同产生新的业态,进入终极的场景智能。
轻量智能体破局:
从“能用”到“好用”
智能体是打开大模型价值的第一把钥匙。科技行业已达成一个共识,智能体已经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主流应用形态,智能体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降低AI使用的门槛。
根据德勤《2025年技术趋势》预测,智能体将成为未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智能体上取得成效后,对于很多中型和大型企业来说,考虑到未来AI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自建智算基础设施将成为决策的必答题。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