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过“东升西落”珍惜激烈碰撞中,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机会
“中国未来的方略主要有几点:更加开放,更加平衡,更加市场化。”



从第一性原理角度看,最终还是要看资本利益的选择,特朗普必须回到与资本利益一致的方向。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先给大家背书一个知识,如今的美西方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党争”。
一方代表着民主自由,即传统共同价值的政治左翼。这一帮人在台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整个西方都是如此。
右翼是川普代表的保守势力。
他们之间意识形态的对决是全球最核心的矛盾,因为关系到西方文明根基的存亡。
经过半个世纪乃至更长时间的民主自由,在中国人眼里看到的全球化更多来自于经济、资本和供应链,但对西方右翼政治势力而言,是文明基础的坍塌。
现在法国白人的比例已经下降到50%以下,英国十几个市的市长全是穆斯林。
因此,极端右翼政治势力的兴起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从世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理解,当下西方左翼与右翼之间的对决,关系到西方文明的存亡根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朗普在大选能够占据上风,抢夺权力,真正站稳脚跟,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对中国而言,一定要把握好这样认知同时,去驾驭这一主要矛盾,创造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个背景,即特朗普脖子上的“枷锁”。
最近媒体有一个玩笑很有意思。
特朗普说:“I have all the cards”,意为所有的筹码都在我手里,我的牌很好。
中国:“Your cards are made in China”,意为你的牌都是中国制造的。
其实非常形象。
特朗普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交易者,但是你如果把特朗普的底牌看穿,你会发现他翻不了盘。
他握着一手烂牌,想要打出一种Bluff(虚张声势或狐假虎威)的感觉。
但我刚才提到,西方社会走向的最终结果并非由选票和民意决定,而是背后的资本意志。
而资本意志最恐慌的软肋,即强约束机制,就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导致长端利率高企,诱发美元风险资产高波,即股债汇三杀。
从政治逻辑向下演绎,直接对标硅谷右翼资本的抛弃,它们才是MAGA背后的金主。如果让美股长达一年的熊市发展下去,到明年中旬特朗普这个位置守不住。
一旦失去中选,就会落入权力制约的陷阱,接下来所面临的,就是残酷的政治清算。
所以,通货膨胀是这个链条的总扣。
如果不解开,美联储只会袖手旁观,不降息。即使美债崩盘危机,美联储也未必挺身而出。
美联储代表的是犹太资本和金融资本利益,而犹太金融资本在西方意识形态中一定占据左翼,而不是右翼。
所以,在左右翼资深对决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在美元资产遭到巨大抛售,美元信用受到危机时,美联储仍然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如何解开这个扣?
全世界能够帮MAGA的只有东方大国。
美国2021年以来的这轮通货膨胀,其本质是个地缘政治的通胀,G2 Decoupling 的巨大成本溢出,深刻改变了世界结构。
美国代表的美西方进入了久违的通货膨胀周期,中国进入了通缩周期,这实际上是“硬币的两面”,并非独立存在。
因此,美国解开逻辑闭环的指向只有一个方向,即与东方大国的共存共治、找到彼此正确的相处之道。
美国必须接受它无法颠覆的历史驱动下的中国崛起的事实,如此全球秩序的痛苦冲突都会淡化和消失;如果不接受,就凭实力说话。

虽然今天各种事情看似复杂,但出路和出口只有一条,没有第二条路和选择。
因此我们不要着急,特别是做业务、做金融市场和做投资的,今天是一个好时机。
每一次剧烈的博弈和冲突所导致的风偏好释放,都是中国核心资产“倒车接人”的重要机会,如果你看清了底层逻辑,这里的牌局就能把握住,有很多机会极其巨大。
从中国的表现看,我们显然是看清了牌局,而且中国的底气和方略已经非常清晰了。
我们的底气有几个方面:
第一,人民币资产经过十年前启动的金融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四年前房地产翻转,还有两年前股市的治理整顿早已落地,早已落地了、躺平了。
第二,中国供应链在全球具有统治力,我们的份额是35%,第二名到第十名加在一起还没有我们的份额大。再过5年,2030年中国的供应链将占全球份额的45%。
第三,中国科技能力的“出圈”。DeepSeek直接颠覆了美国主导AI领域的次序规则。
第四,军事能力。美国现在不提航空母舰的原因是中国的055型驱逐舰,它可以携带射程1500公里高超音速的鹰击21反舰导弹。
当然,无论是供应链、科技、军事还是金融,最终都汇聚成本币价值估值和国际地位。
所以,第五点,人民币有能力威胁到美元今天的霸权。
为什么这一次美元的股债汇三杀?
如果供应链霸权突然上升到顶格,那么美元的分配霸权次序迟早会被改写。
这就是底气,一切都在变化之间。
中国未来的方略主要有几点:
第一,更加开放。中国是全世界最有能力实现零关税的国家。
为什么要建立贸易壁垒和关税壁垒?因为本国制造业弱小没有供给能力,所以需要保护需要建立“长城”,但中国现在如此强大,“长城”已经没有意义,更加开放是必然选择。
第二,更加平衡。具象化就是让人民更加有钱、更加有保障、更加有安全感。
从宏观政策层面,必须突破传统的宏观政策范式,进入超常规范式的宏观政策。
“超常规”一词在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已经提出了。
具体内容无非就是通过财政再分配来驱动资源,驱动收入,驱动财富向民生、家庭和子孙的千秋万代事业转移。
第三,更加市场化。
对中国而言,就是消除歧视,统一大市场,中国必须以最顶格的政治意志,坚持这两点不动摇,从而可以降低经济摩擦成本,释放经济活力。

关税战被夸大了
回到关税战本身,我认为这件事情被夸大了。
美国提高关税后,对全球经济和市场影响巨大,但是不是有GDP支出法反映出的那么大?从消费的实物量上去看,实际上影响要小很多。
我们对比了账目,美国的消费支出确实巨大,达到20.7万亿,其中70%是服务性消费,包括医疗4.5万亿、教育1.5万亿、住房2.2万亿、法律诉讼1.7万亿……
这些都属于不可贸易部门。
真正与全球经济发生关系的是实物消费,为6.2万亿,这是零售终端的货币计价金额。
如果折成实物量,供应链生产厂商的产值大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值为2万亿美金,其中的4万亿美元,是今天现代经济的所谓中间价值链,渠道、品牌等等生产性服务业,由美国跨国资本控制。
也就是说,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的生产厂商所生产的商品,通过跨国资本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卖给了美国人,最后形成了6万亿的实物消费金额。
最近有一则刷爆全网的新闻,是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敦煌网。他们的是帮助供应链厂商去中介化,直接连接C端,避免中间商赚差价。
美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通货膨胀中,假以时日,一定会热情地拥抱去中介化。
那么,这真正伤害的是谁?
要知道全球最优秀的渠道专利品牌和公司背后的资本持有方是先锋、贝莱德、高盛、大摩等等,他们占据那4万亿美金。
因此,当他们站在特朗普的对立面,他还能坐稳多久?
同时,西方的左翼开始讨论一种没有美国,或者说至少限制美国参与的世界经济体系。比如近期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表示,没有美国贸易照样继续。

科技脱钩是个悖论,中国要的是全世界
还有很多人担心的美国科技可以与中国脱钩。
但这是个悖论,卡脖子最终的走向是自我反噬。
在现代经济中,科技是要通过市场来循环的,通过市场变现来消化高昂的折旧,支撑升级迭代的摩尔定律,这是商业闭环,否则科技很快就会落入断代淘汰的陷阱,例如IC、AI皆是如此。
全球一年5000亿美元的IC销售额,3000亿在中国,美国众多半导体企业没有这个市场。
今天的科技需要应用和变现,市场在哪里?
要知道AI真正的落地使用要通过外设的,外设就是供应链生产,全球带技术的供应链六成以上在中国。且中国的供应链占全球供应链的35%,所以IC、AI等需求和场景都在中国。
从这个规律来看,(科技脱钩)这是个悖论,其最终的走向可能是自我反噬。
中国的目标不仅是眼前的几个大模型,我们要的是全世界。
在2025年之前,美国人建立了AI的秩序模型,即AI=算力+能源(堆砌)。
今天我们彻底把模型颠覆了,AI=免费开源高质量的AI软件+低价格高质量的硬件,而算力+能源,从堆砌快速地基础设施化,正在变成“基座”。
中国人在AI方向找到了一条非常熟悉的策略,即“复制-优化-降价-规模化碾压”。
所以,我们的路径是“软件免费、硬件赚钱、生态为王”,我们看重的是生态。
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免费提供软件和基础设施,如果你使用得非常方便,那么我希望你加入我的生态,然后将生态放进中国自己控制的最具优势的制造环节。
AI要应用和落地,必须有外设,而外设就是制造业。
无论是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外设还是电动车,它们都是制造业的AI载体,都可以叫AI agent。
这是中国人的优势。把生态装入物美价廉的硬件中,再把硬件卖给全世界。
最后,这个强大的生态产生巨大的数据资源,形成飞轮效应。
就是AI一旦进入生态的状态以后,它自己会指数级地创造大量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
今天软件吃掉了世界,但制造业正在吃掉软件。
中国用免费的AI把软件变成了空气,然后用便宜的硬件把利润赚到手里。
我们认为利润是死的,时间是活的,我们不跟你争夺利润,我追求的是全世界,这是我们的宏大目标。

未来只有东升西落,中或最赢
所以,战局未来的走向,就是以战促和,以战止战。
G2用一周时间达成“硬脱钩”,是非稳态,非常态的,所以最后一定会有一个Deal,而且对方的政治时间逻辑决定了达成不会拖太久。
其中的内容由博弈双方的实力来决定,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点。
从逻辑上推演,我坚定相信,只有东升西落,中或最赢,没有其他结果。

珍惜每一次激烈博弈和碰撞中,“倒车接人”的机会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