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取消“社保等级制”的艰辛历程
台湾“社保”,其正式名称叫:国民年金。
台湾年金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具体包括军人保险、军人退抚、公教人员保险(公务员、公私校教职员)、公务人员退休、学者教职员退休、私校退抚、政务人员退职、法官退养金、劳工保险、劳工退休、民众年金、老农津贴、农民健康保险等13种制度。
当时的年金制度确实对军公教群体有利,特别是18%的优惠存款利率,让军公教群体在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丰厚的退休金并享受较好的福利。这在岛内年轻人失业率颇高,工资水平连年未涨的背景下,确实显得十分“扎眼”。
可见的忧患就是:按当时费率与给付水平,各行年金制度正面临收支失衡,且随着财政不断恶化,迟早要破产。
首先要说的是,在马英九执政初期,台湾“社保”资金不足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到了2014年,台湾的退抚基金收支出现逆转,有人甚至预估10年后将会破产。
年金改革势在必行,这也得到岛内主流民意认同。
之前,历届台湾当局也曾对军公教群体的福利进行过改革,马英九当局于2012年直接取消了军公教的年终慰问金,引发该群体的强烈不满,而军公教群体政治意识形态普遍偏蓝,是国民党的“铁票仓”,这导致国民党在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
长期以来,军公教群体一直被视为国民党坚定支持者、蓝营“铁票”,且迄今仍是“忠贞”国民党员的集结地。国民党要改革当时的年金制度,必须刀口向内动基本盘,也注定其年金改革必然成为短命动作。
蔡英文上任之前,台湾这种长期实行的三六九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饱受诟病!
公务员、军人、教师的社保待遇位于最高层,甩工农民众八条街。一直以来,实行退休金双轨制,吃皇粮人群的退休金是普通工人农民的3到5倍。
劳工与公务员同样工作30年,劳工退休后只能月领2.5万元左右,而公务员每月可以领到6万元,另外还有一笔一次领取的124万元公保养老金,由此不难看出劳工与军公教人員退休所得存在天壤之别。
台湾中底层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而国民党利益集团成员却享受着高高在上的特权,吃香喝辣,骄奢贪腐,因此台湾省内社会矛盾日益扩大,社会动荡不安!
2016年蔡英文上任之后随即着手拆除不合理的等级制,大胆触动利益集团的蛋糕,发起“年金制度改革”。
蔡英文任命陈建仁为年金改革委员会召集人、民进党智囊林万亿为副召集人兼执行长,全面推动改革事宜。他们接连召开20次年金改革座谈会;于当年12月31日和次年1月7日、8日、14日分别召开北中南东四区分场会议。按计划,行政机构与“考试院”要于5月20日前完成相关改革方案,提交给立法机构审议。
军公教群体成为此次改革的焦点,主要包括:一、是否继续维持军公教18%的优惠存款利率,即“18趴”;二、是否降低所得替代率,即员工退休后领取的给付与退休前薪资所得的比值;三、是否延迟退休到65岁;四、如何提升基金经营绩效,增加基金总额;五、特殊对象,如党职并公职、法官与检察官、公营行库职工、政务人员等这些人的退抚金计算与领取到底该如何处理。
无论如何,军公教都是“改革”主要对象,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动人利益,无异于“杀人父母”,按鲁迅的说法,搬张桌子都要流血,何况是这样大刀阔斧的砍别人的实打实的收入。
2017年的9月3日,军公教人员就开始了游行示威活动,参与人数出人意料地多达近15万人(警方保守估计),成为蔡英文执政后首场规模最大的街头抗争活动。

针对年金改革方案,蓝绿双方在台立法机构曾大打出手;中华统一党等台湾党派还曾打出五星红旗,反对民进党当局推行的年金改革。

于是,我们有幸看到大陆各大媒体有关台湾军公教上街抗议蔡英文政府的消息,并配有大篇幅图文并茂的内容以及耸人听闻的标题,媒体集体得出的结论是:蔡英文政府完了!

然而,蔡英文并没有被军公教上街抗议所吓倒,她公开回应称:“我也理解,在改革的过程里,难免有些冲击。但是我要再一次强调,年金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保障我们每一个人的下一代、保障世世代代台湾人都能够拥有安定的退休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牺牲,是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如果我们不改革,我们就对不起下一代”。
经过反复沟通和不懈坚持,台湾的军公教利益群体在蔡英文及其团队的感召下终于理解并接受了政府的年金制度改革方案,从此台湾社会走向了人人平等,民安省富的时代!
现在,台湾各界退休人员的保障水平基本公平。以农民为例,65岁起领到的老农津贴加上退休储金每个月可以领到37027元(人民币8516.21元)。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