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是神,中国人好怪
紫陌红尘。熙攘人间紫陌红尘中,一个打工人,作为后台主管辅佐过多位大佬,梦想有生之年周游世界,多看看这个自己生存过的星球。下面是她的口述。

1
我是个小生命,一直没有停止行走在这个星球上,我想搞明白我是什么,想找到自己认为对的结论。
我不太喜欢欧洲,欧洲人打心里看不起黑种人和黄种人,挑你的毛病。也可能太多移民造成混乱,让他们心里不舒服。你就算是来消费的,他们在一点一滴小细节里,也透着对你的不尊重。他们只对白人好。
但在美国好很多。我去美西部很多次,那里有不同的地貌,每次自驾一个月,开着房车,带上帐篷,每次都能碰到臭味相投的朋友,也很顺利,那是适合放松、享受美景的地方。我对美国的人文没热情,只是单纯去看风景。
在非洲挺危险,我在马达加斯加自驾,得在市中心花钱雇宪兵一起,否则会被打劫。
在亚洲国家,会高看中国人一眼。但在拉美和非洲,他们觉得亚洲人比他们低一等,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他们被欧美殖民,欧美带来理念、建学校,所以他们接近欧美,发自内心觉得,他们比中国人更高等,而中国是另类。
欧美电影里,把中国人都拍的很极端,在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极端事件传的最广。他们问我,你们为什么要吃狗肉?他们觉得这是天大的事,是关于中国最重要的事。欧美会组织明星、政要去示威,要中国人停止吃狗肉。
我很惊讶,去百度一下,才知道广西玉林的狗肉节,而且那些狗是专门饲养的肉狗,跟养猪一样,不是家家户户的宠物狗。
他们会含蓄,不直接说出来,但他们的认识非常片面,对中国是负面的感觉。他们觉得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觉得我们拿到护照出国是很难的。
他们知道李小龙,觉得中国人都会飞。他们觉得杨紫琼是韩国人,提到中国就是美剧里的间谍,是恐怖主义、苏联的克格勃那样的。他们觉得中国人大部分都不正常。
所以我得给他们解释,我们小学就开始学英语,有出国自由,有言论自由,但他们不相信,总有个问号在那儿。
我们这些去旅游的人,也说英语,有钱,有风度,懂礼节。他们觉得你见过世面,但就算这样,骨子里还是同情你,不是尊重你。
我在拉美,基本上每个国家待一个月,自驾,像玻利维亚这种地方很乱,保证安全的窍门是,要去欧美人多的酒店和地区,安保很好。当地人知道,若伤害到欧美人,经济会不好,后果会严重。
他们基本觉得欧美人是神。他们觉得自己跟欧美是一个类型,只是穷一点。他们的生活习惯被殖民时代教育的很彻底,孩子会天然的信天主教,进教堂。
在拉美的感觉,跟欧洲一样,干净的街道,大城市。虽然有些保留传统文化的村落,但只是为了吸引游客,不是社会的主流。
我有强烈的感觉,地球上只有中国保留下自己的东西,是很不一样的地方。我想是因为中国人多,五千年历史太悠久,习俗太深入人心。虽然年轻人现在过万圣节,但也过中秋节,虽然现在也喝咖啡,但咖啡并没有替代茶、包子和春联。
南美的历史本来就短,后来殖民时期大量跟西方人通婚,让他们的基因和文化都变了,这一代基本上都不是土著了。旧约里,耶和华一直不允许犹太人跟其它民族通婚,因这会败坏犹太人的信仰。
就算拉美独立以后,其实欧美还是领导者,只是换了个本土的总理和一群官员而已。
所以中国人没有大量跟欧美人通婚,可能是保留住文化的关键,西方人并没有在中国长期居住,也没有像在拉美和印度那样完全殖民。
也可能因为中国人口够多,就算通婚也不可能抹掉民族基因。其实西方人骨子里也觉得,黄种人更低等,不愿意通婚。
日韩的感觉也是儒家文化,像一个分支,是一个村迁移过去,独立起来。他们被西方殖民的时间也不长,而中国的历史太长,这个重力太大,所以儒家文化还是在日韩社会占主流。
比如在家里,对长辈要尊重,男女有分工,女人要做家务,要谦逊。就算今天日韩的新一代,喜欢跳槽,追求男女平权,但也只在欧美公司是这样。在本土公司,人还是非常传统,不跳槽,从一而终,相互承诺责任。
可能,农耕文化决定分配资源要有先后,而不是完全平等自由。也会形成亲情、团体关系,因在农耕环境里太难生存,不劳动就没有收获,物产不丰富。
我去亚马逊,那里的人完全不劳动,因为天生物产太丰富。所以农耕社会的基础是一定要团结,一定要尊卑有序,一定要集中分配资源,各司其职,散漫自由是活不下来的。
南美文明的历史都很短,好像玛雅文化,可能因为它人口少,而且分散,几个村庄就形成一个文明,没有规模,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折腾,最后都死掉了。
也没有文字传下来,所以没有历史,没有思想的积累。只有神话,每一次迭代都是新的。
这可能跟南美的地理有关系,跟整个人类的地理有关系,人类的起源主要在欧亚大陆,而在其它大陆,人口很少。最终的结果,就是欧洲文化成了南美的主体文化。
2
我20岁去澳洲读书,过了几年拿到澳洲国籍。我出生在东北小村庄,刚去北上广深,就是出国一样的感觉,来到澳洲也是一样的感觉。
澳洲的英国人很多,它的系统不一样。欧洲几百年沉淀下来的经验,人就会那么生活。看到他们的东西,让我这个人更加完整,不存在谁优谁劣。
他们每天下班都要去健身,然后去喝一杯,十一点才回家。就算结婚的人也是,天天如此。
每周二去看电影,周四去shopping,周五下午不工作,在很大的开放式厨房里,每个人拿瓶酒,social,晚上就是约会,吃大餐。
周六周天是去海边barbecue,有很干净的免费使用的烤架,每个家庭都去占一个,烤牛排,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走之前会清理干净。我们外国人去了,也是自然融入。
他们喜欢聊天,高效解决问题不是他们的优先选择。每次聊工作的之前和之后,都会寒暄两句,你去哪里了,玩什么了。
他们会照顾相互的情绪,用板书把问题推导清楚,他们骨子里互相尊重,想听到所有的声音,相互妥协,要大家一起推导出来,宁肯牺牲掉效率。他们不像我们,着急的事要尽快解决,很快推导,很快出结论。
我在澳洲的四大和国内的四大都工作过,工作节奏完全不一样。在国内头一年,每天工作到凌晨三点,八点起床,不到九点就开始工作。我是做上市,在酒店一待就是半年。
半年过后,我早上起床感觉心脏不舒服,想辞职。领导说,你不要辞职,放你一个月的假。其实那一个月,我也在家里帮忙,不可能掉链子。
但在澳洲的四大,每天下午五点半就下班,只有一次,到十点才下班,因为我们要等另一个office发资料来,其实我们什么都没干。但领导非常抱歉,让我们下周每天早一个小时下班。
除非在招聘时说清楚,否则他们完全不接受加班。
英国人有强烈的等级观念,有鄙视链,尤其是在人种上。但他们在公事公办上,非常尊重个人,你是可以说“不”的。
但在中国公司里,你不能任着性子,说不说多了,发展会受限。而日韩这种情况更严重,南亚和印度更像欧洲。
但如果长期这样,欧洲的效率低,是卷不过中国人的。中国人出了海,不管在哪里,只要他努力,都赚大钱。
有个朋友在澳洲开餐厅,他每天都开门,而当地人的餐厅都有一天关门,用来盘点,他们觉得应该这样。但我朋友的餐厅用每天晚上的时间盘点,绝不耽误生意。
西方人对健康特别看重,总挂在嘴上,总是要去健身,晒太阳。当然也不是中国人不看重,而是基因里带着生存的压力,不停奔跑。
欧洲是几十个国家,相互通婚,有个更开放的机制,好像在地球上这种方式更普遍。如果从上帝视角看,可能觉得欧美是大文化,而有一小部分人是中国人,好像少数民族。现在发生的是,这个少数民族要把他的生命力扩展到全球。
美国跟欧洲不一样,没有历史包袱,欧洲人觉得自己是贵族,是骑士,坚持很优雅的礼仪,吹自己家里有古堡,有历史,他们守着过去。
但美国人更自由,他们会把欧洲传过来的节日过好,但更多的讲现在,讲未来,他们觉得自己是领头羊,人类兴亡在我身上,我有责任保护地球免受灾难,你们都要向我学习。美国人接受的教育,电视里讲的,就是这些。
欧洲没这些东西,他们只是想保住曾经的荣耀。欧洲没有未来,会没落。
中国分两种。受过高等教育、会思考的人,跟美国更近,他们不是过年一定要回老家,相对自由。他们也觉得对世界负有责任,危机感更重,觉得人类文明需要保护。
但就中国整体而言,跟欧洲更近,只想着过今天的日子。
我们去非洲、去南美帮他们搞基建,也不全是为了跟欧美竞争,也是希望世界更好。欧洲虽然嘴上说的好,但是不愿意,也没能力帮其它地区。
在拉美,日用品和玩具几乎都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中国建的,老百姓知道,一条路,只要价格低、质量好、速度快,就是中国搞的。就算他们被欧美洗脑,但也觉得,中国人能力强,是建设家园的伙伴。
拉美的家庭,我觉得更靠近中国一点,像墨西哥,兄弟姐妹所有亲戚都长期住在一起,更团结。但反过来,中国的沿海,更接近于欧美,家庭和家族的观念已经很弱了。
中华民族有没有心思和能力,学习美国的领导力,担负对世界的责任?我觉得方式不一样,西方侵略性强,但中国温和,我们不制定规则,尊重当地,融入当地。
我以前在科技大厂,出海去印尼,老板告诉我们,要尊重当地,该放假就放假,一天五次礼拜要照做。
中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柔软,没有大的野心,展示善意,希望理解,这个过程就是“屈人”。美国人的责任感是,我是天下第一,我都对,我对人类文明负有责任,就算看不上你,我也对你负责任。
这个分歧可能有原点,jesus讲“爱人如己”,但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都是对人好,但jesus的表达是主动积极,像今天美国人的胆量,而孔子的表达是相对被动消极,符合中国人的含蓄。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