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企业建立的网站那么少?
之前我有罗列数据说中国的网站数量加上小程序最多也就1000万个,远不及美国,甚至不如德国。
可能有朋友在想:那中国是不是APP数量多呢?其实不然,APP数量已经呈现减少趋势了,且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
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万款,比上年减少85万款,下降18.8%。更重要的是:9成用户平时只用10款APP,只有3%的用户日常会用到15款以上的APP。
中国的巨头平台不仅垄断了APP这一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在网站这个基础建设上,巨头的垄断也同样存在,但要稍微好一些。
小程序和H5事实上都是网站,开发和维护成本比APP要低,所以网站的推广其实是比APP要容易很多的。
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小程序和H5才是私域建站更加理性的选择,而APP几乎已经成为寡头集团才有资格使用的工具。不夸张地说,移动时代APP层面百家齐放的状态已经结束了。
哪怕是拼多多,也是先在微信生态内去做H5和小程序去传播商品并获取早期用户的。早期获客成本不超过10元,并且形成了网络效应,直到2018年下半年才开始主力推广APP,同时获客成本也是从这时开始激增的,比H5和小程序时代高了十倍以上。
好了,那为什么中国企业建立的网站这么少呢?
个人认为在流量红利时代,平台企业发展的太迅猛了。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他们的数字化程度远超其他企业,线上流量红利全部被平台吸走了。
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远远没有跟上平台的发展,所以企业更倾向于去吃平台的红利,而不是直接去追逐流量红利。
中国的企业清一色都是去天猫、淘宝、京东或者拼多多建立商城,所以,这些平台上的商户数加起来估计要超过1000万个。
另一方面,个人或者企业要写博客内容就去微信开个公众号,据统计微信公众号的数量有2000万个。
光这两个平台就让中国企业少建了很多网站,所以说,超级平台代偿了中国企业建站的能力,无论是电商站还是博客站,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网站的总数量就少了。
这也导致马太效应就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平台,平台的供应链越来越强,消费者去平台的心智就被不断增强。
据说,手机淘宝APP有70%的打开行为是用户自发的,也就是说用户一旦想起来需要买点什么,就不自觉地打开了淘宝。
但是,红利不会永远存在,智能手机出货量和互联网用户时长都已经饱和,平台增长和盈利的压力正在逐渐向商户端传递,市场进入存量的争夺。
此时商户们发现,自己在平台卖货不但利润越来越薄,而且用户的数据也不在自己手上,更没有办法低成本地反复触达自己的客户,随时可能失联。
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去建H5和小程序,并且尝试去直接连接终端用户。
要知道去小程序商城里成交只有千分之六的支付手续费,和平台电商动辄5%的过路费相比,已经有非常可观的利差在了,情况已经越来越接近欧美了。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