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籍学子家乡行 | 沟通力赋能公益沙龙圆满落幕

“真正的沟通高手不是去教一个人做事情,而是要点燃他人心中的星火。”沙龙现场,导师一句话引得全场沉思。7月31日晚上,为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助力瑞籍大学生回乡发展,赋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一场共青团瑞安市委员会主办的聚焦“沟通回应力”的公益沙龙在瑞安的智度学堂展开。当AI技术席卷职场,当“社恐”成为当代大学生自嘲标签,我们如何让语言成为破局的星火?这次的促膝长谈,为青年揭晓答案。

全体学员合影


沟通能力自评

沙龙开始,主讲导师张京先做了一个小调查: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打分,在场瑞籍大学生自评沟通能力大多只有6分、7分(满分10分)。张老师却笑言:“评分本身不重要,关键在看清‘已有分’与‘缺失分’”,这就是衡量和评估,也就是管理和沟通的开始。
沟通的本质

“表达就像手里握着一把沙子,握得越紧,漏的越多。”张老师告诉大家沟通的结果是取决于接收者,而不是信息的发送者,有时我们需要克制表达欲。沟通是场“解码游戏”,效果取决于接收者能否感受到你的表达。





成功的“三环定律”
张京导师向我们分享了成功的“三环定律”:热爱×擅长×机会。三环定律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核心要素的交集:首先是对该事情的“热爱”即强烈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其次是个人在该事情上的“擅长”也就是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天赋,最后的是“机会”或者说是外部的机遇或有利条件。三者缺一不可,仅有热爱和擅长而没有机会,往往导致空有才学却无法取得实际成果;只有当热爱、擅长与机会三者重叠形成交集时,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成功并收获成果。

教学过程


01.
野外考察中的诗意发现

沙龙后半程进入讨论环节,瑞籍大学生们积极互相沟通,分享了近期生活学习中值得说的事:一位地理瑞籍师范生在暑假进行了野外考察,将大学里的理科思维与实地的生活观察结合,发现了地理学科感性而美丽的一面。

02.
跨越专业的生命教育课

一位汉语言文学瑞籍师范生则分享了七月参加学校社团支教的经历,在县城公益托管班为小学生教授趣味课程。虽然其专业并非针对小学生,但从中获得了班级管理和与孩子相处的宝贵经验,并收获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

03.
前辈指点破解就业迷思

一位财务专业的瑞籍大学生表达了就业困惑:她不确定毕业后该选择银行还是企业会计作为起点。沙龙里年纪较大阅历丰富的前辈建议她不必纠结,趁年轻先迈出脚步去尝试和实践,因为财务专业背景只是起点而非限制,未来做销售、管理甚至其他领域都有无限可能,并举例说明财务经验常常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基础。这让她决定多了解不同选择后再行动。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思维碰撞,珍贵的不仅是那些被记录的方法论,还有那一双双被点亮的眼睛——当我们开始尝试用故事传递感受,当习惯沉默的同学勇敢举起话筒,当“内向”的标签在真诚的对话中被悄然融化……从沟通与回应出发,瑞籍学子们精进了沟通,锻造了闯荡世界的“软实力铠甲”,为未来那个更自信、更从容、更具影响力的自己积蓄能量。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创新探索更多赋能载体,助力瑞籍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家乡瑞安贡献力量。


编辑/李紫琰 吕宗哲
初审/周凯正
终审/王建根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