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人生反噬:从宗庆后到范曾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这句话专指儒家而言。
儒者奋斗一生所累积的巨量财富、权力、关系,必得在人生的末段作个了断,此即宫斗剧与豪门争产的共同底层逻辑。
宗庆后先生与范曾先生,他们的晚年面临相似局面:巨额财产,以及复杂的家庭关系。
范曾先生的女儿发文说父亲失联财物被转移,范曾先生的继子说继父安好请勿挂念,范曾先生的年轻妻子保持沉默。事情扑朔迷离,一时难断。
宗庆后先生身前没能处理好这些,如今全国人民要看范曾先生怎么办。
公开资料显示,范曾,87岁,中国书画巨匠、当代大儒,是享誉海内外兼通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易又博贯中西的学界泰斗。范增的作品动辄以几千万的价格拍出。据荣宝斋估算,1978-2019年间,范曾捐赠祖国各地的书画作品价值60多亿元,曾被称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

杨振宁先生说:“范曾的艺术,千年一见。”
杨振宁先生82岁时再婚,娶妻28岁。参加婚礼的范曾面露艳羡之色。
杨振宁先生与范曾先生,都是儒家文化圈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有共同的人生价值观。2024年4月,范曾先生步其后尘,86岁娶妻36岁。
杨振宁先生说,年轻的妻子是“上帝给我的礼物,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范曾先生说,他的婚姻乃是“艺林佳话”。
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儒家最擅长赋于平凡的事务以深广的意义。
杨先生与范先生,提供了两个典型例证。
杨振宁夫妇走过了二十多年,慢慢走出了老少恋的爱情的样子,实属难得。
范曾夫妇新婚才一年多,却闹得满城风雨。
孔子最知道儒家的毛病,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
儒家老祖宗的教诲,儒家的徒子徒孙们多半是一句都不肯听进去,既不戒色,也不戒得。
此间亦可看出道家与儒家的境界不同。道家提倡做减法,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儒家是反其道而行之,偏要做加法,加之又加,一直加到不能再加。
道家提倡“功成、名遂、身退”,建议提前主动出局逍遥自在,以免后患无穷。儒家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甚至要留下烂摊子给后人继续折腾。
儒家也有相对潇洒的,譬如万科的王石先生。万科改制时王石主动放弃了股权,选择当职业经理人,老王说:“在当时的中国,名利双收是危险的。”在名与利之间,老王选择了名,放弃了价值不菲的股份。
巧的是,王石先生也是老少夫妻,67岁娶妻37岁。看起来,老王的生活很幸福,但网友们似乎很为他的健康担忧,觉得他天天各种健身太苦命了。老王这种进取心恰是经典的儒家,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嘛。

李嘉诚先生在内地捐款无数但很少冠名,他为家乡的汕头大学前后捐了200多亿元,算是难能可贵的儒道释兼修,既进取,又舍得,拿得起,放得下。
曹德旺先生也是了不起的,他花200亿建了大学预备将来献给政府和社会。
有人说,如果这个大学叫福建科技大学就更好了。
世事不必如果,
曹先生虽也念佛,毕竟是儒家的,是难得洒脱慷慨的儒家。
亦仙亦佛不离世,
闹市红尘清净心。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