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位“掌舵人”齐聚杭州解锁新质生产力密码——瑞安市企业家新质生产力杭州研学班圆满落幕
日前,瑞安市企业家新质生产力杭州研学培训班正式结业。此次研学为50多名企业家打开了通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让他们在前沿技术与标杆实践中,触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脉络。
据悉,此次培训班为期3天,由瑞安市企业家协会主办。研修班上,00后、90后新生代企业家,70后、80后中生代企业家以及50后、60后老一辈企业家共聚一堂,在思想碰撞和互相交流中,共同成长。
【理论教学】
深剖底层逻辑,激发AI的底层驱动力
本次活动特邀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仇翔围绕人工智能开展专题授课,解密DeepSeek创新密码,深度剖析AI的底层逻辑,从底层看明白人工智能,激发拥抱人工智能的底层驱动力。
仇翔认为,从各类AI的出现至DeepSeek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已被广泛使用,但使用者往往只知使用AI而不了解AI工作的底层逻辑,结合数字法学研究成为热点话题的现状,在使用大模型时,应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在课程中,仇翔通过分析八大底层逻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DeepSeek’,它就像AI界横空出世的哪吒,带着现象级的热度闯入大众视野。”仇翔从DeepSeek现象级热度背后的原因、卓越的性能表现、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创新的运营模式以及对行业和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让大家了解这个“混世魔王”的过人之处。
接着,课堂开始探索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石——“神经网络”。它从生物神经系统获得启发,如今已发展成为能够重构社会的重要技术。仇翔带领大家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成为改变社会运行方式的关键力量。
“‘算法—算力—数据’构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铁三角’,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AI持续进步的关键法则。”在课堂上,仇翔还解析了这三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实现动态平衡,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
“涌现”“幻觉”“歧视”“取代”……一个个与AI相关的不同维度的关键词不断呈现在学员们面前。仇翔介绍,“涌现”是人工智能领域一个神奇的现象,它如同量变引发质变的智能奇点,既带来了无限可能,又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充满了未知;生成式AI给大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幻觉”这一认知偏差陷阱;“歧视”是算法公平性面临的治理困局。
最后,大家把视角投向更宏观的层面,探讨人工智能引发的“工业革命”。它正深刻重构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治理体系。
【标杆实践】
乘AI之风,标杆企业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
此次研学,学员们先后来到新华三未来工厂、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和友成控股参观。这3家企业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实践上走在了浙江省前列。
在紫光股份旗下设立的智能工厂——新华三未来工厂,学员们深入了解了新华三在建设企业大脑与智能工厂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面对AI技术门槛高、投入大等多重挑战,新华三致力于构建开放、繁荣的商业生态体系,助力从数字世界加快迈向智能世界。”新华三未来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华三在AI领域将聚焦两大方向:通过“AI in ALL”,增强算力与联接的协同效应,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强、更快、更澎湃的算力支撑,降低AI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加速“AI for ALL”,以AI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酒店、零售、医疗等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更好造福广大公众。
与此同时,新华三今年全球首发H3CUniServerG7服务器、Wi-Fi7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以“进化×AI”为理念,实现算力产品的智能再进化,加速AI产业繁荣发展。
在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上,新华三集团“工业数字大脑”得以充分地实践。在项目中,新华三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紫光打造精益、智能、柔性、物联、绿色的智慧工厂,其打造的数字智能平台承载了智慧计算、智能存储等底层功能,也包揽了智能连接和智能终端等数字化功能与设备,在生产管理、制造协同、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打造了牢固的智能数字基础设施。
由此,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也成为一座被工业互联网点亮的“灯塔工厂”,成为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列入浙江省“数字经济龙头项目”。未来,新华三集团会把在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中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全国30余万家工业制造业企业赋能。
目前,化工行业已在AI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专注于全球PET与纺织两大产业发展的现代化集团企业——浙江正凯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浙江正凯集团,该公司CIO(首席信息官)范天月与众学员分享了企业级AI落地路径,包括模型私有化、NeoOmni企业级AI平台、智能体等架构,开发“纺织专家”“PET”等小模型,推出质检盾、研知通等工具,以“一键转产”实现产业线在不同产品间的快速切换,以及AI4s辅助研发与企业现有研发管理平台闭环等内容。
据了解,该公司构建的“工业智能体+通用智能体”双轮体系,为企业运行提供了研发知识与文献助手、智能排产助手等多种工业智能体,应用后实现了明显的提质增效与降本成果,系统投用后,文档处理速度提升30%至40%,会议处理事务效率提升40%至50%。
最后参观的友成控股集团是一家汽摩配企业。现场,学员们深入参观了自动生产线,包括汽车车灯等内饰产品模具生产线以及塑料机械数控机床零部件及铸件精加工生产线。近年来,友成控股开始企业数字化的实践,推动了企业自身MES系统与钉钉的无缝集成,实现了移动化消息推送和产品链路的扫码追溯,还通过智能人事、审批、考勤等模块,串联海内外团队的沟通协同。通过及时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友成控股实现了效益的稳步增长,在过去三年中,公司的销售额实现了显著提升,稳步增长至20亿元。
【学员感悟】
充满求知欲,00后等新生代拥抱AI技术
“大家看这个案例,DeepSeek算法如何将一家企业的质检效率提升300%?”台上,仇翔结合自身在网络化控制、机器人、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生动分享AI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台下,赛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子睿听得格外专注,迅速在笔记本上勾勒出流程图,还在“AI质检”字样旁画了三个感叹号,生怕错过任何关键信息。不远处,华博鞋业经理杨衍铭也在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作为鞋革行业企业的“企二代”和未来接班人,他们二人对AI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充满期待,这场研学让他们对AI赋能传统产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陈子睿在参加新质生产力研修班后表示:“我深刻认识到智能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和实现精准运维方面成效显著。”不过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转型过程必须因企制宜,“不同行业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标准化程度高的制造业更容易实现智能化突破,而产品迭代快、定制化程度高的行业则面临数据积累不足、改造成本高昂等现实难题。”在他看来,头部企业的成功经验固然宝贵,但每个企业都需要基于自身产品特性、市场定位和资金实力,制定个性化的转型路径。他认为智能化改造必须坚持“理性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在关键生产环节取得突破,通过模块化方案控制成本,避免盲目跟风。
杨衍铭也有着自己的心得与总结。在认知层面,他突破了以往的思维,认为传统企业转型需“借势”:“新华三的案例说明,技术企业必须灵活适应政策与市场变化。鞋业同样需拥抱AI,而非仅依赖人力成本优势。”在执行方面,他觉得AI落地需“小步快跑”:“从单一环节(如质检)切入,见效后推广,避免盲目全盘改造。正凯的PET生物回收项目即是从技术合作起步。”而对于自身,作为管理者,他认为需提升数据思维,短期要学习基础AI工具(如ChatGPT、Deepseek),用数据分析替代经验决策;长期则要推动企业搭建数字化团队(可联合高校资源,类似参观中的产学研模式)。
“AI不是‘替代’传统行业,而是‘增强’竞争力。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更需聚焦痛点,如质检效率、库存周转等,通过AI工具实现‘降本可见效、升级有路径’。”杨衍铭说,下一步将优先调研AI质检方案,并在企业内组建跨部门数字化小组推动试点。
随着AI的兴起,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席卷而来,“企二代”正站在这股浪潮之巅。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商业智慧,更怀揣着创新突破的决心。面对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在企业管理代际交接中,这些年轻人尤为注重新技术的运用,而此次围绕人工智能的研学活动,恰好为他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研学现场,不同代际的新生代企业家们展现出了同样高涨的学习热情。80后的浙江华建尼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亮特意带着正读高中的孩子来到现场,希望孩子能提前了解AI,增长见识,为未来投身企业发展积累认知;70后的浙江中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天的儿子毕业回国后,积极参与研学,与前辈企业家交流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AI的理解;90后的温州市钱鸿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风燊,始终坚持参与每一次培训班,他总说“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不愿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新技术的机会;00后的瑞安市乾丰塑业有限公司谢明翰、浙江勤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王慧捷,也认真汲取着AI知识。
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企业家素养
除了年轻人之外,此次研修班也有许多中生代、老一辈的企业家学员,他们也各有各的收获。“现在要抓的就是应用,要很好地落地,不拘形式,多一点内容。”温州环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非凡表示,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瑞安企业家要共同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肩负重任与时代赋予的使命。
陈非凡认为,人工智能与5G等正在重构产业的竞争力,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存在断层。浙江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理念创新,为AI场景落地奠定基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格局正在为全国提供可持续的路径。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的能力门槛,为AI应用提供坚实支持,让数据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动起来。
“新华三的前沿科技、正凯的智能工厂、友成的精益管理,生动呈现了AI数字化转型的澎湃力量。”浙江永正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雪说,通过此次研学,她深刻体会到,唯有拥抱变革、加速创新,方能赢得未来。她将转化学习成果,坚定为瑞安产业注入新质生产力、共谋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走访了多个企业,最让我震惊的是新华三,在这里我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与力量’。”温州亿和创享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霞说,小到校园的智慧安防,大到城市的数字底座,科技在这里变成了让生活更高效、让产业更智能的工具。时代在进步,设计行业同样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融合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在技术应用、模式优化上主动求变,方能在新质生产力浪潮中实现突破。
“当前各企业都面临严重的市场‘内卷’竞争,这倒逼我们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入手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AI的运用就是有效手段之一。”浙江万松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贻春说,未来,行业协同共建数据平台、政府提供转型指导服务,都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助力,智能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业最终要实现的是质量与效益的动态平衡。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