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成为超级个体的最大误区:不是追求全能,而是深耕一个核心优势
普通人成为超级个体的最大误区:不是“全能”,而是“聚焦1个核心优势”
身边常有朋友陷入这样的困境:想做超级个体,今天学文案、明天练剪辑,后天又报了直播课,忙得脚不沾地,却始终没做出亮眼成绩。其实,普通人转型超级个体,最容易踩的坑就是把“全能”当目标,忽略了“聚焦核心优势”才是破局关键。
去年认识的林晓雯就是典型例子。她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行政,辞职后想转型自由职业者,觉得“技能越多越吃香”,于是花半年时间密集考证:先报了新媒体运营实战课,拿到结业证书后,又跟风学平面设计、视频剪辑,甚至还考了直播带货资格证,前前后后攥着5个证书,以为这样就能接到更多订单。可真正接项目时却傻了眼:写的产品文案抓不住卖点,客户说“读起来像流水账”;做的小红书配图,配色和排版没质感,被要求反复修改;好不容易接到一场小品牌直播,因为对产品不熟、控场能力弱,观看人数寥寥无几。几次下来,客户都转头找了专攻单项的同行,林晓雯不仅没赚到钱,还耗光了辞职时的积蓄。她的经历,戳中了很多人的误区:以为多学几项技能就能成为“全能型”超级个体,却忘了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贪多只会嚼不烂,最终啥都做不精。
真正能站稳脚跟的超级个体,都懂得在某一领域做深做透。比如自由摄影师阿哲,最初也尝试过拍人像、风光、产品,结果每个品类都没打出名气。后来他发现自己对“家庭纪实摄影”特别有感觉,就彻底聚焦这个方向:研究如何捕捉亲子间的自然互动,学习用光影呈现家庭氛围,甚至会提前和客户沟通家庭故事,只为拍出有温度的照片。短短一年,他凭借独特的家庭纪实风格,积累了大量回头客,报价也比之前翻了三倍。阿哲的成功证明:与其在多个领域浅尝辄止,不如聚焦一个核心优势,把它打磨成别人无法替代的“杀手锏”。
或许有人会问:“只聚焦一个领域,会不会太局限?”其实恰恰相反,当你在某一领域做到专业,反而会带来更多机会。比如擅长社群运营的小雨,最初只是帮中小企业做社群维护,后来因为做得好,客户又主动找她做社群运营培训,甚至邀请她参与产品策划——因为客户相信,一个能把社群运营做到极致的人,在用户需求把握上一定有独到之处。可见,聚焦核心优势不是“画地为牢”,而是用专业能力搭建起自己的“能力护城河”,让机会主动找上门。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到核心优势并聚焦,其实没那么难。首先,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找出那些让你“做起来很投入,做完后有成就感”的事——可能是帮朋友写文案,可能是整理数据,这些隐藏着你的潜力;其次,把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通过刻意练习提升技能,比如每天花1小时研究相关案例,定期输出作品;最后,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记住,超级个体的核心不是“什么都会”,而是“在某一方面做到最好”。与其在追逐全能的路上疲惫不堪,不如找准一个方向深耕,用专注和专业,活成自己领域里的“发光体”。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