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营销的精准突破
我们团队开了一个会探讨,得出来的结论是:这样全面开花并不是好事,我们建议品牌方在资源投入上做单点突破,其他平台基于ROI视角进行内容复用生产分发,预算比例是80%和20%。
如果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平台的反应很好,那么再去调整资源的投入,垂直品牌的优势通常是单一的,大品牌通常是有能力做全网的。
我举几个例子:
1、日食记最早在爱奇艺;
2、罗振宇一分钟语音;
3、罗永浩现在在做播客;
4、李子柒做长视频;
5、LTD与站点智能的入站营销;
6、hubspot官网SEO和白皮书;
7、帆软和简道云的SEO;
8、我某客户的SEM-Baidu;
9、阿里销售铁军;
10、SAP的代理;
11、金蝶用友的渠道。
我会发现,每家品牌发展起来的路径上总有一个钉子一样的方式方法在支撑它的发展,均衡都是后期的表现,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方式都可能拉起你的业务。
我把这段经历总结成两个经验:平台优势分析与商机归因。
1、平台优势分析
在企业发展早期,不能什么都想要做,什么都想做好,因为资源是很有限的,但是你可以单点打穿,无限的做到单点最强,这样就能打出一些水花出来。
我看群里有人讨论,百度推广不行了,但是我的一些客户每年在百度上花几百万投放预算,带来一比三的ROI,百度推广是他们所有的渠道里效果最好的,我觉得不存在什么方式方法行与不行的说法,不好的渠道也有公司适合,有人做到极致,很好的渠道也许是大热门你根本挤不进去,比如抖音。
经过我们团队的分析讨论之后,因为他们是做跟艺术相关的生产制造,我给这位朋友的建议是把大量预算放在短视频渠道上,然后20%的预算放在内容的二次创作,先通过短视频分发到各平台拿到声量的闭环。
经过一段时间测试之后,再把预算放在小红书上进行测试,其他平台做内容的二次开发,这两个渠道跟这个品牌的客户画像很贴近。
2、商机归因
另外一个收获是,如果一个企业想要获客,营销视角很容易什么都想做,想通过铺量的方式进行整体的线索量的拉起,但是这样容易进入到一个误区里,那就是潜意识的认为每个渠道里都有客户。
同样的百度推广的例子,年初的时候一位朋友找我们做SEM代运营,经过我们分析之后,我们并没有主动推进合作,因为他们品牌在百度SEM上花不掉钱,这并不是我们运营技术好就能解决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拉动商机或者订单增长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订单或者商机溯源,基于过去的路径进行分析,找到有效的线索来源,然后持续的加大力量投入,这样可以减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的投入,提高ROI。
有一位朋友问我,赵老师,日更短视频有效嘛?短视频是好渠道,但是我没办法直接下定义进行判断,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不会做太多,因为没有一个订单是从短视频来的,它只是告诉我的朋友们,我还在。
他说,那公司老板怎么总发短视频?我说你要去问他短视频是否带来生意,也要经过验证,你能否通过短视频带来生意,这才是对于你来说,短视频是不是好渠道的真正的定义,别人说的都有环境的。
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