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不要对低端客户过于服务!
各位做销售的朋友,听我一句劝:别再一股脑儿把大部分精力耗在低端客户身上,不是每个咨询的人都值得你倾尽所有精力,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是你的上帝,卑微讨好。
越低端的客户,要求越高,事儿越多,尽都是问题。
聪明的销售很懂得精力和时间的规划,他们一定是把8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20%的优质客户身上。
你越是在低端客户堆里埋头苦干、事无巨细,像牛一样的服务他们,到后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别说业绩了。

这种客户就属于低端客户
一、避开无效闲聊的“泥沼”
不少销售同行都有过这种经历,碰上些特能唠的客户,你满心以为遇到了知音、遇到了一个懂你的人,一个精准客户,结果一聊数月,连根“毛”都没卖出去。
你满心疑惑,明明聊得好好的,咋到下单就卡壳了?
我开始做销售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因为那个时候是个小白,什么都不懂啊,好点儿的客户,你根本搞不定啊,别人不理你呀。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和你聊天聊一下午的,还暗自窃喜,遇到了一个好客户。
结果,聊得再好有什么用,人家只是找你聊天打发时间而已,顺便在你这里了解一下同行生意。人家根本就没打算下单,或者说根本没钱。
你还在那里傻里吧唧跟人家聊得火热得很。
销售要是陷进这类闲聊里,看着整日忙忙碌碌,实则做的都是无用功,月底一看业绩,惨不忍睹。
记住,做销售开场不是谈单,而是筛选!不是每一个主动搭话的都是你的财神爷,把有限精力留给有价值的客户,才是正道。
二、精准判断客户付费潜力
不管对接的是企业客户(B 端),还是个人消费者(C 端),判断付费能力就两个关键维度,外加锁定拍板人。
我带过一个做美容护肤的学员,入行没多久,但销售思路极为清晰。有回碰上母女俩来咨询,她第一步就观察出女儿是拿主意的,全程主攻女儿。紧接着,从母女的挎包品牌、佩戴首饰、日常谈吐,迅速估摸出消费段位。
兜里没钱的客户,别死磕。
咱要挣的是有余钱享受生活的人的钱,不是让手头拮据的人咬牙挤出来的生活费。低端客户往往要求苛刻,既要品质上天,又要价格贴地,还得反复比价。
你越顺着他们,越被拖进没完没了的消耗战,关键是,他们毫无忠诚度可言,眼里只有低价,哪管什么长期价值。
反观中高端客户,追求的是品质恒定、服务专业,认准你了就不轻易换。
做销售,选对赛道跟选对伴侣一样重要,多往高素质人群里扎根,这类客户涵养好、认知到位,掏钱的时候也爽快,往后积累的人脉资源也是实打实的优质客户。

这个就属于优质客户,一般不会讨价还价,因为他知道我的价值,他也付得起。
三、敏锐洞察购买意愿
意愿度称得上销售的命门,有时候比付费能力还关键。
小姑娘为了一支限量口红能省吃俭用大半月;小伙子为了新款游戏机,甘愿分期付款背负小债。客户有想法、有欲望,才有可能掏钱。
打个比方,你是卖健身卡的,开场别一股脑儿介绍卡种、优惠,先探探客户过往健身经历,问问对塑形减脂的看法。
要是对方眉飞色舞分享健身趣事,那意愿度拉满;要是一提健身就皱眉头、找借口,大概率没心思办卡。
B 端客户的意愿度咋判断呢?
我认识个做餐饮软件服务的朋友,产品价格偏高,竞争很激烈,他心里直打鼓。我就问他与客户对接人关系咋样,他说对接人时常主动约饭,透露内部需求,还帮着优化方案细节。
我一听就断言稳了,果不其然,拿下大单。客户肯花时间、费心思跟你磨合,就是意愿强烈的信号。
意愿度、付费能力一交叉,客户类型一目了然:
- 意愿强、付费强的,趁热打铁,立刻拿下;
- 意愿弱、付费强的,列进长期跟进名单,时不时刷波存在感;
- 意愿强、付费弱的,申请折扣、推出特惠,促成交易;
- 意愿弱、付费弱的,别浪费唇舌,果断放弃。
别幻想从低端客户身上薅出羊毛,把八成精力聚焦到中高端客户群体,他们购买力强、一般要求都很合理,跟你的产品服务高度适配。
别心疼跟了许久却毫无进展的低端客户,双方期望与现实严重错位,强行成交也是后患无穷。
销售的真谛在于精准匹配,让对的客户匹配对的产品。
割舍低端客源,深耕中高端市场,业绩飙升不是梦。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